[1] 姜明伦,于敏.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3):21-25. [2] 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8.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779. [4] 李丽纯.“交叉圆”构图的经济学含义[C].见:金明善.经济学家茶座.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3):43-44. [5] 李丽纯.基于经济利益圆周模型的农业产业模式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41-43. [6] 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1):72-80. [7] 左彤舢,熊跃平.试论我国农业发展的联合经营[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2):33-38. [8] 郭伟.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看法[J].调研世界,2004,(1):6-9. [9] 刘劲松.论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村经营管理,2004,(6):6-8. [10] 黄祖辉,Olof Bolin.农民合作组织认识误区辨析[J].经济学家,2002,(3):73-76. [11] 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2,(4):1-6. [12] 郭海霞,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5,(3):39-41. [13] 咸春龙.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2,(2):4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