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向前,边少锋,徐克章,等.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对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 2004,12(4):60-61. [2] 边少锋,方向前,柴寿江,等.等离子体处理次数、时期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05,13(2):107-108 . [3] 吴美萍,何国兴,陈英方,等.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种子的细胞学效应[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15(4):272-275. [4] 董英,杜兰芳,等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种子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1999,25(5):1-4. [5] 杜兰芳,郁达,卢祥云,等.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种子的生长发育效应初报[J]山东大学学报,2000,31(4):369-372. [6] 陆挺,谢立青,朱凤绥,等.离子注入植物种子的生物效应研究[J]核技术,1994,17(7):443-448. [7] 李学慧,曹阳,胡铁军,等.等离子电磁处理大豆种子生物效应研究[J]稀有金属,2003,27(5):655-656. [8] 郝学金,秦建国,低温等离子种子处理研究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6(2):39-41. [9] 黄明镜,马步洲,岳艳翠,等.等离子体对种子活力及抗旱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1):65-68. [10]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等.等离子体处理玉米对化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203-205. [11] 蔡柏岩,祖伟,葛菁萍,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4,23(4):273-280. [12] 肖春华, 李少昆,刘景德,等.种植方式对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和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196(2):10-12. [13] 黄绍敏,宝德後,皇甫湘荣,等.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21-126. [14] 陈雨海,余松烈,于振文,小麦间作菠菜的边际效应与基施氮肥利用率[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