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萌.人体钙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9-40. [2] 王焱,张志文.钙与人体机能.生物学通报,2001,36(6):14-17. [3] 刘宪虎,孙传清,王象坤,等.我国不同地区稻种资源的铁、锌、钙、硒四种元素的含量初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2):138-141. [4] 张名位,郭宝江,彭仲明.籼型黑米稻粒形性状与其中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作物学报,2003,29(2):305-310. [5] 韩龙植,南钟浩.特种稻种质创新与营养特性评价.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3):207-213. [6] 黎杰强,朱碧岩,陈敏清.特种稻米营养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95-98. [7] 裘凌沧,潘军,段彬伍.有色米及白米矿质元素营养特征.中国水稻科学,1993,7(1):95-100. [8] 胡繁荣,段智英,张琳琳.稻米功能性成分育种研究进展.核农学报,2004,18(5):364-367. [9] 胡培松.功能性稻米研究与开发.中国稻米,2003,(5):3-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13-115. [11] 黎杰强,朱碧岩,陈敏清.特种稻米营养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95-99. [12] 叶盛,汪东风,丁志凌,等.植物体内钙的存在形式综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4):417-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