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玉君, 巩娜, 杨建峰, 杨敏, 刘政, 李相敢. 棉花组培苗高效移栽驯化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19. |
[2] |
赵树政, 杨美丽, 鹿红卫, 苏玉杰, 程建梅, 王帮太, 秦贵文. 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36-41. |
[3] |
阎昊, 张伟, 王官, 贾峥嵘, 王磊, 赵威军, 郭瑞峰. PEG干旱胁迫下甜高粱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29-34. |
[4] |
施贵芝, 丰加文, 徐亚锦, 林知许, 刘霞. 云南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抗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5): 137-142. |
[5] |
李远红, 李振华, 蔡磊, 丁婷, 万薇, 周旭帆, 何雨琦. 外源物质对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5): 29-36. |
[6] |
李素英, 崔燕娇, 张静, 刘正理. 耐荫谷子杂交种的创制及其耐荫生理机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4): 23-31. |
[7] |
陈哲, 孙晓妍, 何文存, 王安琪, 孙爱清, 赵林茂, 张春庆, 吴承来. 玉米籽粒胚乳细胞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2): 9-14. |
[8] |
魏学文, 韩文风, 徐勤青, 王桂峰, 熊世武, 王占彪. 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2): 28-32. |
[9] |
韩小英, 张蕾, 杨三维, 芦艳珍, 李文婷. 基于GIS的山西高粱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92-99. |
[10] |
付瑜华, 蒙秋伊, 尚昆, 李秀诗, 刘凡值, 李祥栋. 玉米和高粱SSR标记在薏苡中的通用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33-38. |
[11] |
韩小霞, 闵子扬, 李勇奇, 袁祖华, 胡新军. 利用简便SSR法鉴定‘兴蔬早佳’丝瓜杂交种纯度[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44-49. |
[12] |
邓衍明, 秦紫艺, 陈双双, 邱帅, 冯景, 高凯, 齐香玉, 陈慧杰. 圆锥绣球‘花园蕾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76-82. |
[13] |
蒋淑磊, 白霄霞, 刘雅, 赵兴兴, 郑书海, 陈霞. 挪威槭‘缤纷秋色’组培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7-11. |
[14] |
屈洋, 马雯, 王可珍, 高小丽, 冯佰利. 种植密度、微肥和复合肥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 12-18. |
[15] |
张艳军, 刘佳, 张钟, 张翠萍, 李建增, 胡选江, 施立安, 高玉玺, 罗磊, 蔡述江, 李怀红, 饶敏. 不同品种、密度、施氮量、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