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雁.大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耕地数量前景分析[D].吉林:辽宁师范大学,2005. [2]	蔡运龙,霍雅琴.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61(10):1084-1092.
 [3]	蔡运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J].资源科学,2000,22(3):24-28.
 [4]	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河流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1,23(5):77-81.
 [5]	肖玉,谢高地,安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J].生态学报,2003,11:2367-2378.
 [6]	李景刚,欧名豪.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及其货币化评价——以青岛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871-1880.
 [7]	施开放,刁承泰,孙秀锋,等.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6):1872-1880.
 [8]	苏浩.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河南省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
 [9]	禹洋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生态压力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0]	曹瑞芬,张安禄,万珂.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基于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8):34-42.
 [11]	邱微,赵庆良,李菘,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4):1148-1152.
 [12]	蒙晓,任志远,戴睿.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J].水土保持学报,2012,32(3):232-235,295.
 [13]	魏兴萍.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95-1099.
 [14]	乔卫芳,关中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在焦作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6):660-663.
 [15]	潘嫦英.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16]	冉启英,李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新疆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7):114-117.
 [17]	朱桂英.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密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6.
 [18]	曾荣艳.基于PSR模型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19]	徐辉.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20]	任祥源.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21]	赵月伟.河南省耕地保护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22]	孙奇,孙鹏媛,高永生,等.基于能值分析的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3):3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