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3,58(增):75?82. [2]董秋婷,李茂松,刘江,等.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4):52-59.
 [3]郑大玮,李茂松,霍治国.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549-553.
 [4]李柏贞,周广胜.干旱指标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34(5):1043-1052.
 [5]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等. 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1)185-189,211.
 [6]袁文平,周广胜. 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J],2004,19(6):982-991.
 [7] 王密侠, 马成军, 蔡焕杰.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与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16(3):119-124.
 [8] 王劲松, 郭江勇, 周跃武, 等. 干旱指标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干早区地理. 2007, 30(1):60-65.
 [9]黄晚华,杨晓光,曲辉辉,等.基于水分亏缺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8-34.
 [10]张淑杰,张玉书,孙龙彧,等.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3):350-357.
 [11]陈莉,方丽娟,李帅. 东北地区近50 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J]. 2010,灾害学. 25 (4): 6-9
 [12] 董朝阳,刘志娟, 杨晓光, 等. 北方地区不同等级干旱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1):157-164.
 [13] 侯琼,李建军,王海梅,等. 春玉米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动态指标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34(6):1-5.
 [14]李秀芬,马树庆,姜丽霞,等.北方春玉米干旱等级 QX/T359-2015,气象出版社,2015.
 [15]马树庆,王 琪,张铁林, 等.玉米出苗率和产量对播种出苗期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气象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451-457
 [16]王琪,马树庆,徐丽萍,等.东北地区春旱对玉米幼苗长势的影响指标和模式[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5):219-224.
 [17] 白丽萍, 隋方功,孙朝晖,等.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4, 24(7):1556-1560.
 [18]马树庆. 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42-45.
 [19]马树庆,郭顺姬,白雅梅,等.东北地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其开发利用[J].地理科学,1995.15(3)243-252.
 [20]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 [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5-45.
 [21]李秀芬,马树庆,姜丽霞,等.两种常用的春玉米干旱等级指标在东北区域的适用性检验[J].气象,2017,43(11):1420-1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