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风劲,张海东,王春乙,等.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327-331 2殷玉春,周文霞,胡丽莉,等.武威市凉州区冬季气候特征对日光温室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 145~149 3李向军,韩世昌,赵振昌,等.庆阳冬半年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3):171~175 4吴克,张巍,杨霄.沈阳市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276~280 5高浩,黎贞发,潘学标,等.中国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402~406 6李德,杨太明,刘瑞娜,等.安徽省设施农业冬季低温风险分析和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6):703~709 7杨再强,张婷华,黄海静,等.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2):342~349 8葛徽衍,张永红.影响关中东部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的气候变化特点[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187~190 9王琼,魏瑞江,王荣英,等.河北日光温室气象灾害影响和气象服务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6):682~689 10孙智辉,刘志超,曹雪梅,等.日光温室气象服务体系设计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19~223 11张永红,葛徽衍 设施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J] 陕西气象 2002 增刊:21~23 12葛徽衍,张永红,李岗涛.渭南地区设施农业日照时数预报服务系统[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239~242 13王效卿,李楠,薛晓萍.寿光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及模拟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236~242 14黎贞发,王铁,刘德义,等.日光温室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研制[J].气象科技,2011,39(2):247~252 15关福来,杜克明,魏瑞江,等.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601~604 16彭晓丹,杨再强,柳笛,等.温室黄瓜低温气象灾害指标[J].气象科技,2013,41(2):394~399 17郭小芹,刘明春,陈立夫,等.河西东部设施农业风灾指标设计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8): 122~128 18陈思宁,黎贞发,柳芳,等.天津新型日光温室风灾风险评估及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15~120 19赵桂香,杜莉,范卫东,等.山西省大雪天气的分析预报[J].高原气象,2011,30(3):727~738 20陈凯奇,房一禾,张蕊,等.华北冬季大雪频次变化特征及对海温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149~154 21苗爱梅,王洪霞,逯张禹.基于GIS的山西省暴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0):133~140 22张波.温室风灾与雪灾预警技术的研究[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3杨琨.薛建军.使用加密降雪资料分析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13,24(3):349~355 24戴礼云,车涛.1999-2008年中国地区雪密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J].冰川冻土,2010,32(5):861~866 25周长吉.日光温室设计荷载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1994,10(1):161-165 26孙德发,俞永华,程绍明.等.非连续加温温室结构设计中雪荷载取值方法[J].农机化研究.2002,11(4):49-51 27代春辉,丁敏,吕东鑫等.日光温室积雪规律及其积雪分布系数研究[EB/OL].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403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