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OX W J, JOLLIFF G D. Growth and yield of sunflower and soybean under soil water deficits1[J]. Agronomy journal, 1986,78(2):226-230.
doi: 10.2134/agronj1986.00021962007800020002x
URL
|
[2] |
李晓丽, 张边江. 油用向日葵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7):13015-13017.
|
[3] |
安玉麟. 中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4):1-4.
|
[4] |
王文军, 黄绪堂, 关洪江. 等.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葵7号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20(7):72-73.
|
[5] |
姚元虎. 适宜我省种植的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及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 2005(7):17-18.
|
[6] |
李联社, 王德寿, 张永平. 等.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361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 2015(9):37-38.
|
[7] |
潘艳花, 曹立国, 马铭. 等.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TL221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9(4):68-69.
|
[8] |
李素萍, 安玉麟, 郭富国. 等. 内蒙古自治区食用型向日葵生产现状及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1):23-25.
|
[9] |
李晓雷, 侯惠光, 张芳. 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食用向日葵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06,43(2):133-135.
|
[10] |
关洪江.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龙食杂2号选育及推广[J]. 中国种业, 2011(5):54-55.
|
[11] |
余卫疆. 新疆阜康地区杂交食葵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6(6):83-84.
|
[12] |
赵贵兴, 钟鹏, 陈霞. 等. 中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业工程, 2011(2):42-45.
|
[13] |
李城德, 尤艳蓉, 黄慧. 等. 食用向日葵品种SH338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9(12):79-81.
|
[14] |
曲文祥, 姚占廷, 谭丽萍. 等. 赤峰市食用向日葵新杂交种选育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3):85-86.
|
[15] |
秦爱红, 杨君, 买自珍.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食用向日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07(1):43-45.
|
[16] |
张雷, 宋宝军, 于学鹏. 等. 食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9):46-49.
|
[17] |
李玉发, 梁军, 窦忠玉.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关联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12):19-21.
|
[18] |
SINCIK M, GOKSOY A T. Investigat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raits and path analysis of confectionary sunflower genotypes[J]. Notulae botanicae horti agrobotanici cluj-napoca, 2014,42(1):227-231.
|
[19] |
李培江, 李碧娟, 南伟.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54(1):203-208.
|
[20] |
王树彬, 郭香. 12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在靖远县的品比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4(1):27-28.
|
[21] |
刘林, 顾斌. 一八四团食用向日葵品种对比试验[J]. 新疆农垦科技, 2007(4):17-18.
|
[22] |
李晓伟, 李洋, 朱统国. 等. 吉林省中部地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对比试验[J]. 东北农业科学, 2018,43(4):17-22.
|
[23] |
李素萍, 安玉麟, 郭树春. 等. 食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9):7-10.
|
[24] |
王兴珍, 贾秀苹, 梁根生. 等.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11):1-5.
|
[25] |
何礼民, 冉生斌. 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 2009(1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