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2): 40-46.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72
        
               		陈琴1( ), 付卓锐2, 肖兴翠2(
), 付卓锐2, 肖兴翠2( ), 辜云杰2, 潘欣1,3,4(
), 辜云杰2, 潘欣1,3,4( )
)
                  
        
        
        
        
    
收稿日期:2023-09-20
									
				
											修回日期:2024-04-30
									
				
									
				
											出版日期:2024-07-28
									
				
											发布日期:2024-07-2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陈琴,女,2000年出生,四川凉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及应用。通信地址:610059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成都理工大学,E-mail:2507051368@qq.com。
基金资助:
        
               		CHEN  Qin1( ), FU  Zhuorui2, XIAO  Xingcui2(
), FU  Zhuorui2, XIAO  Xingcui2( ), GU  Yunjie2, PAN  Xin1,3,4(
), GU  Yunjie2, PAN  Xin1,3,4( )
)
			  
			
			
			
                
        
    
Received:2023-09-20
									
				
											Revised:2024-04-30
									
				
									
				
											Published:2024-07-28
									
				
											Online:2024-07-28
									
			摘要:
系统梳理安息香属植物研究与应用进展,为安息香属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安息香属植物地理分布与分类、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繁殖与栽培及应用价值。重点归纳了近年来安息香属植物横纵向分布范围、主要分类依据、开花生物学、种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实生育苗及无性繁殖技术、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安息香属植物研究存在研究物种局限、研究领域单一、引种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强安息香属植物濒危种的保护、原种的引种驯化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及其推广应用。
陈琴, 付卓锐, 肖兴翠, 辜云杰, 潘欣. 安息香属植物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40-46.
CHEN Qin, FU Zhuorui, XIAO Xingcui, GU Yunjie, PAN Xin. Research Progress of Styrax Speci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2): 40-46.
| 种名 | 学名 | 主要分布地区 | 垂直分布 | 生境特征 | ||||
|---|---|---|---|---|---|---|---|---|
| 海拔范围 | 具体范围/m | |||||||
| 喙果安息香 | S. agrestis | 琼、闽、粤、滇 | 低海拔 (100~750 m) | 50~700 | 密林 | |||
| 白花龙 | S. faberi | 浙、皖、闽、赣、湘、粤、桂、苏 | 100~600 | 低山和丘陵灌丛中 | ||||
| 婺源安息香 | S. wuyuanensis | 皖、赣 | <500 | 山脚下阴湿处、水边或较潮湿地 | ||||
| 浙江安息香 | S. zhejiangensis | 浙 | 130~230 | 溪边或常绿阔叶林 | ||||
| 黄果安息香 | S. chrysocarpus | 滇 | 中海拔 (750~1500 m) | 1500 | 山谷林中 | |||
| 皱叶安息香 | S. rugosus | 滇、豫 | 1000~1500 | 林中 | ||||
| 滇南安息香 | S. benzoides | 滇 | 750~1000 | 山谷湿润疏林 | ||||
| 大花野茉莉 | S. grandiflorus | 滇、黔、粤、湘、桂、藏、川 | 1000~1200 | 山坡或沟旁疏林中 | ||||
| 楚雄安息香 | S. limprichtii | 川、滇 | 高海拔 (1500~3000 m) | 1700~2400 | 干旱山坡的稀树草原 | |||
| 禄春安息香 | S. macranthus | 滇、桂 | 2000~2500 | 山坡和山谷林中 | ||||
| 银叶安息香 | S. argentifolius | 滇、桂、琼 | 低、中海拔 (100~1500 m) | 500~1500 | 河谷密林 | |||
| 灰叶安息香 | S. calvescens | 赣、浙、闽、鄂、湘、豫 | 500~1200 | 山坡、河谷林中或林缘灌丛 | ||||
| 中华安息香 | S. chinensis | 桂、滇 | 300~1200 | 密林 | ||||
| 厚叶安息香 | S. hainanensis | 琼 | 500~1000 | 山地杂木林 | ||||
| 大果安息香 | S. macrocarpus | 湘、粤、滇 | 500~850 | 山谷密林 | ||||
| 玉玲花 | S. obassia | 浙、辽、皖、鲁、鄂、湘 | 700~1500 | 林中 | ||||
| 台湾安息香 | S. formosanus | 闽、赣、台 | 500~1300 | 丘陵地或山地灌木丛 | ||||
| 裂叶安息香 | S. supaii | 湘、粤 | 300~900 | 疏林下或林缘 | ||||
| 芬芳安息香 | S. odoratissimus | 浙、皖、闽、赣、湘、粤、桂、鄂、滇、黔 | 600~1600 | 阴湿山谷、山坡疏林中 | ||||
| 老鸹铃 | S. hemsleyanus | 川、渝、湘、陕、豫 | 中、高海拔 (750~3000 m) | 1000~2000 | 向阳山坡、疏林中、林缘或灌丛中 | |||
| 粉花安息香 | S. roseus | 川、滇、黔、藏、渝 | 1000~2300 | 疏林 | ||||
| 小叶安息香 | S. wilsonii | 川 | 1300~1700 | 林中或灌丛中 | ||||
| 墨泡 | S. huanus | 川、渝 | 1200~2700 | 林中 | ||||
| 赛山梅 | S. confusus | 川、黔、桂、湘、鄂、皖、苏、浙、闽 | 低、中、高海拔 (100~3000 m) | 100~1700 | 丘陵、山地疏林中 | |||
| 垂珠花 | S. dasyanthus | 苏、浙、皖、闽、湘、桂、川、黔 | 100~1700 | 丘陵、山地、山坡及溪边杂木林 | ||||
| 野茉莉 | S. japonicus | 陕、滇、黔、川、渝、桂、湘、鄂、豫、赣、皖、浙 | 400~1804 | 林中 | ||||
| 瓦山安息香 | S. perkinsiae | 川、滇、藏 | 500~2500 | 山坡、湿润常绿阔叶林中 | ||||
| 栓叶安息香 | S. suberifolius | 浙、闽、赣、鄂、湘、粤、桂、琼、黔、滇、台 | 100~3000 | 山地、丘陵地常绿阔叶林中 | ||||
| 越南安息香 | S. tonkinensis | 滇、桂、粤、湘、赣、闽、琼、黔 | 100~2000 | 山坡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缘 | ||||
| 种名 | 学名 | 主要分布地区 | 垂直分布 | 生境特征 | ||||
|---|---|---|---|---|---|---|---|---|
| 海拔范围 | 具体范围/m | |||||||
| 喙果安息香 | S. agrestis | 琼、闽、粤、滇 | 低海拔 (100~750 m) | 50~700 | 密林 | |||
| 白花龙 | S. faberi | 浙、皖、闽、赣、湘、粤、桂、苏 | 100~600 | 低山和丘陵灌丛中 | ||||
| 婺源安息香 | S. wuyuanensis | 皖、赣 | <500 | 山脚下阴湿处、水边或较潮湿地 | ||||
| 浙江安息香 | S. zhejiangensis | 浙 | 130~230 | 溪边或常绿阔叶林 | ||||
| 黄果安息香 | S. chrysocarpus | 滇 | 中海拔 (750~1500 m) | 1500 | 山谷林中 | |||
| 皱叶安息香 | S. rugosus | 滇、豫 | 1000~1500 | 林中 | ||||
| 滇南安息香 | S. benzoides | 滇 | 750~1000 | 山谷湿润疏林 | ||||
| 大花野茉莉 | S. grandiflorus | 滇、黔、粤、湘、桂、藏、川 | 1000~1200 | 山坡或沟旁疏林中 | ||||
| 楚雄安息香 | S. limprichtii | 川、滇 | 高海拔 (1500~3000 m) | 1700~2400 | 干旱山坡的稀树草原 | |||
| 禄春安息香 | S. macranthus | 滇、桂 | 2000~2500 | 山坡和山谷林中 | ||||
| 银叶安息香 | S. argentifolius | 滇、桂、琼 | 低、中海拔 (100~1500 m) | 500~1500 | 河谷密林 | |||
| 灰叶安息香 | S. calvescens | 赣、浙、闽、鄂、湘、豫 | 500~1200 | 山坡、河谷林中或林缘灌丛 | ||||
| 中华安息香 | S. chinensis | 桂、滇 | 300~1200 | 密林 | ||||
| 厚叶安息香 | S. hainanensis | 琼 | 500~1000 | 山地杂木林 | ||||
| 大果安息香 | S. macrocarpus | 湘、粤、滇 | 500~850 | 山谷密林 | ||||
| 玉玲花 | S. obassia | 浙、辽、皖、鲁、鄂、湘 | 700~1500 | 林中 | ||||
| 台湾安息香 | S. formosanus | 闽、赣、台 | 500~1300 | 丘陵地或山地灌木丛 | ||||
| 裂叶安息香 | S. supaii | 湘、粤 | 300~900 | 疏林下或林缘 | ||||
| 芬芳安息香 | S. odoratissimus | 浙、皖、闽、赣、湘、粤、桂、鄂、滇、黔 | 600~1600 | 阴湿山谷、山坡疏林中 | ||||
| 老鸹铃 | S. hemsleyanus | 川、渝、湘、陕、豫 | 中、高海拔 (750~3000 m) | 1000~2000 | 向阳山坡、疏林中、林缘或灌丛中 | |||
| 粉花安息香 | S. roseus | 川、滇、黔、藏、渝 | 1000~2300 | 疏林 | ||||
| 小叶安息香 | S. wilsonii | 川 | 1300~1700 | 林中或灌丛中 | ||||
| 墨泡 | S. huanus | 川、渝 | 1200~2700 | 林中 | ||||
| 赛山梅 | S. confusus | 川、黔、桂、湘、鄂、皖、苏、浙、闽 | 低、中、高海拔 (100~3000 m) | 100~1700 | 丘陵、山地疏林中 | |||
| 垂珠花 | S. dasyanthus | 苏、浙、皖、闽、湘、桂、川、黔 | 100~1700 | 丘陵、山地、山坡及溪边杂木林 | ||||
| 野茉莉 | S. japonicus | 陕、滇、黔、川、渝、桂、湘、鄂、豫、赣、皖、浙 | 400~1804 | 林中 | ||||
| 瓦山安息香 | S. perkinsiae | 川、滇、藏 | 500~2500 | 山坡、湿润常绿阔叶林中 | ||||
| 栓叶安息香 | S. suberifolius | 浙、闽、赣、鄂、湘、粤、桂、琼、黔、滇、台 | 100~3000 | 山地、丘陵地常绿阔叶林中 | ||||
| 越南安息香 | S. tonkinensis | 滇、桂、粤、湘、赣、闽、琼、黔 | 100~2000 | 山坡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缘 | ||||
| [1]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60(2)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89. | 
| [2] | 张璐, 王建, 王丽梅, 等. 安息香的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 2014, 5(3):61-64. | 
| [3] | 戴晓龙. 东京野茉莉及繁育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6):21. | 
| [4] | 吴岐奎, 费馨冉, 高燕, 等. 野茉莉属8个油料树种燃料特性的比较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 44(1):27-30. | 
| [5] | 陈涛, 陈忠毅. 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 植物研究, 1996(1):59-68. | 
| [6] | 陈涛, 张宏达. 亚洲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97-103. | 
| [7] | 童丽丽, 刘政, 许晓岗, 等. 中国安息香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自然地理分布[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9, 35(2):75-80. | 
| [8] | 董东平. 河南安息香属植物种群特征及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7):5160-5161,5210. | 
| [9] | 李因刚, 柳新红, 赵勋, 等. 越南安息香不同分布区的群落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500-504. | 
| [10] | 吴霖东, 李婷婷, 傅国林, 等.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浙江安息香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 46(4):459-474.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黄淑美. 中国安息香科的初步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1980, 18(2):154-167. | 
| [16] | 梁元徽, 喻诚鸿. 安息香科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J]. 植物分类学报, 1985, 23(2):81-90. | 
| [17] | 樊国盛. 亚洲野茉莉科属的数量分类学研究[J]. 广西植物, 1996(4):305-307. | 
| [18] | 田径, 喻勋林, 李家湘. 湖南安息香属植物叶片脉序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1):101-104. | 
| [19] | 梁文斌, 赵丽娟, 李家湘, 等. 湖南安息香属植物的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J]. 植物研究, 2014, 34(2):148-1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4.02.002 | 
| [20] | 王慧娟. 露地菊的开花生物学及花期调控[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1. | 
| [21] | 吴君, 李因刚, 柳新红, 等. 白花树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与贮藏特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17-23. | 
| [22] | 万琦, 赵楠楠, 张明如, 等. 玉铃花开花动态与繁育系统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3):547-553. | 
| [23] | 徐丽萍, 张子晗, 喻方圆. 东京野茉莉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9(2):253-260,285. | 
| [24] | 徐丽萍, 喻方圆. 东京野茉莉花色成分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8(5):935-939. | 
| [25] | 徐丽萍, 喻方圆. 东京野茉莉花芽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5):120-123. | 
| [26] | 徐丽萍, 刘建兵, 喻方圆. 东京野茉莉授粉前后花瓣的生理生化变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3):464-475. | 
| [27] |  | 
| [28] | 邢世岩, 董雷雷, 胡爱华, 等. 玉玲花种苗特性研究[J]. 种子, 2008(3):60-62. | 
| [29] | 王有菊, 刘刚, 刘玉波, 等. 玉玲花种子形态特征与休眠特性解除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24):133-135. | 
| [30] | 傅国林, 李婷婷, 张晔华, 等. 极小种群浙江安息香的物候观测[J]. 植物研究, 2021, 41(2):168-1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1.02.003 | 
| [31] | 王丽, 王奎玲, 刘庆超, 等. 赤霉素处理及层积处理对野茉莉种子萌发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3):77-79. | 
| [32] | 许晓岗, 丁芳芳, 李翔, 等. 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初探[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11):2270-2278. | 
| [33] | 吴君, 李因刚, 罗修宝, 等. 白花树种子生物学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9-13. | 
| [34] | 赵婕, 张子晗, 侯秋彦, 等. 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1):45-51. | 
| [35] |  | 
| [36] | 凃峰, 万俊鹏, 胡永清, 等. 赛山梅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17):108-110. | 
| [37] |  | 
| [38] | 许晓岗, 郭晓旭, 吴秀萍, 等. 垂珠花种子特性与休眠机制破除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6):163-66. | 
| [39] | 吴永清. 白花龙种子休眠特性及种苗快速繁育研究[D]. 广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 | 
| [40] | 董如磊, 喻方圆, 欧阳献. 遮荫对东京野茉莉幼苗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2(5):974-981. | 
| [41] | 赵勋, 李因刚, 柳新红, 等. 白花树不同种源苗期光响应特性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1, 31(1):1-6. | 
| [42] | 陈峰, 肖斌, 张柏玉. 安息香属3个树种苗木光合特性与生长性状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4):137-139. | 
| [43] | 赵楠楠, 万琦, 张明如, 等. 光强与氮肥施加对玉铃花幼苗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5):1037-1044. | 
| [44] | 刘想, 龚熹, 陈思斯, 等. 基于MaxEnt和ArcGIS模拟檫木分布格局及其栖息地的变化[J]. 植物科学学报, 2018, 36(3):320-326. | 
| [45] |  | 
| [46] | 阮俊阳, 刘新亮, 郁万文, 等. 越南安息香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适应性[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28(3):22-26. | 
| [47] | 高振洲, 李洁宁, 喻方圆. 安息香属3个树种苗木抗寒生理差异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 38(2):36-42. | 
| [48] | 郭晓旭, 王璐, 许晓岗,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芬芳安息香潜在适生区预测[J]. 生态科学, 2020, 39(4):119-124. | 
| [49] | 韦朝阳, 陈同斌.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1(7):1196-1203. | 
| [50] | 王丽艳, 刘光正, 孔凡斌, 等. 重金属铜、镉胁迫下东京野茉莉的生理响应[J]. 林业科技开发, 2014, 28(6):19-24. | 
| [51] |  | 
| [52] | 白婷. 东京野茉莉容器育苗技术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14. | 
| [53] | 徐毓泽, 刘海石, 许怡晓, 等. 垂珠花育苗不同基质和容器规格对比试验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20, 47(3):94-97. | 
| [54] | 鞠晓雪, 迟秀丽, 赵欢欢, 等. 野茉莉轻基质网袋容器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7):1372-13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734 | 
| [55] | 许晓岗, 丁芳芳, 李苏蓉, 等. 生长调节剂对垂珠花硬枝扦插生根及其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9(1):89-98. | 
| [56] | 陈晨, 彭欢, 张子晗, 等. 生长调节剂对东京野茉莉插穗生根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0(5):972-978. | 
| [57] | 程家寿, 周林涛, 潘健, 等. 外源激素对白花龙插条生根的影响[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6):496-497. | 
| [58] | 王奎玲, 刘庆超, 李俊卿, 等. 玉铃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46(9):959-960. | 
| [59] | 吴永清, 胡秀, 梁韩枝, 等. 观赏植物白花龙的离体快繁条件筛选[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49(3):536-542. | 
| [60] | 诸葛菲, 陈鑫, 臧巧路, 等. 垂珠花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11):3656-3660. | 
| [61] | 袁芳, 葛正开, 诸葛菲, 等. 芬芳安息香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17(17):5763-5768. | 
| [62] | 谢巧, 车静, 廖莉, 等. 安息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20, 43(1):243-248. | 
| [63] | 任杰, 李娟, 李兆星, 等. 野茉莉叶水提物抑菌、抗炎及止咳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 19(11):1851-1855. | 
| [64] | 任杰, 潘善庆, 赵小芳, 等. 野茉莉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9, 50(1):30-35. | 
| [65] |  | 
| [66] | 万俊鹏, 崔义真, 喻方圆. 东京野茉莉重要化学成分的时空分布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1):157-161. | 
| [67] | 方振峰, 房辉, 王峰. 越南安息香中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J]. 中草药, 2021, 52(21):6455-6459. | 
| [68] | 曹媛媛, 贾斐斐, 吴岐奎, 等. 野茉莉属6个树种不同时期花香成分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4):48-56.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809002 | 
| [69] | 刘光斌, 黄长干, 刘苑秋, 等. 东京野茉莉油的提取及其制备生物柴油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4):685-689. | 
| [70] | 胡文杰, 陶远胜, 刘胜, 等. 索氏提取法提取东京野茉莉种子油的工艺[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168-170. | 
| [71] | 石从广, 朱光权, 黄海志, 等. 白花树种子油精炼及其毒理学初步评价[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14(5):192-201. | 
| [72] |  | 
| [73] | 顾雁蕾, 叶兴乾, 柳新红. 野茉莉种仁与种子油的营养成分及理化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2):328-329. | 
| [74] | 范兰礼. 东京野茉莉育苗和造林试验[J]. 江西林业科技, 2001(4):3-4. | 
| [75] | 赵惠珍. 桉树与越南安息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195-196. | 
| [76] |  | 
| [77] | 骆昱春, 杨桦, 曾志光, 等. 东京野茉莉木材性质分析与利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1):77-80. | 
| [78] |  | 
| [79] |  | 
| [80] | 彭重华, 张程, 巫涛, 等. 湖南安息香科种质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7):76-79. | 
| [81] | 陈芳清, 谢宗强, 熊高明, 等. 三峡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回归引种和种群重建[J]. 生态学报, 2005(7):1811-1817. | 
| [1] | 李全胜, 曹姗姗, 张志勇, 孙伟. 近40 a中国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1): 148-158. | 
| [2] | 李全胜, 曹姗姗, 孙伟, 张志勇. 基于CiteSpace的林木腐烂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 91-101. | 
| [3] | 曹冬梅, 贾民隆, 张晓纲, 王云山.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9): 73-79. | 
| [4] | 崔诗宇, 金荷仙. 国内外社区花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8): 67-74. | 
| [5] | 李赫, 李文宽, 赵晓临, 王兴兵. 鸭绿江中下游鱼类开发利用研究概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141-146. | 
| [6] | 郑善枫, 王艳伟. 基于CiteSpace的改善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6): 155-164. | 
| [7] | 刘亚昕, 闫桦, 唐玲, 谭文勃, 兴旺, 刘大丽. 红甜菜和甜菜红素的综合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3): 157-164. | 
| [8] | 王佳友, 王茵, 徐扬, 张磊, 方伟. 加工食品消费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128-134. | 
| [9] | 高伟, 刘淑娟, 郭慧娟, 张树伟, 常丽芳, 闫金龙, 李欣. 小麦族植物分类及开发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8): 1-5. | 
| [10] | 张静怡, 马佳.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6): 159-164. | 
| [11] | 吕小艳, 竞霞, 薛琳, 徐海清, 张超, 黄健熙. 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5): 137-141. | 
| [12] | 李峰, 于国民, 董相军, 王艳军, 魏彦军, 盖树鹏. 内蒙古桦木沟林场不同地貌野生花卉资源分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2): 26-30. | 
| [13] | 黄亚玲, 鲁志港, 何涛, 吕晓帆, 王紫睿, 李厚华. 渭河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3): 94-102. | 
| [14] | 刘亚,王盼,周钰鸿,陈江芳,陈子林. 基于AHP法的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3): 58-63. | 
| [15] |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陈 林. 茶多酚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 146-153.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