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建军, 周桔, 冯仁国.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3):315-320,350.
|
[2] |
朱奇宏, 黄道友, 刘国胜, 等. 石灰和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1):111-116.
|
[3] |
赵其国, 骆永明.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4):452-458.
|
[4] |
李圣发. 土壤砷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与环境, 2011, 39(3):429-434.
|
[5] |
李季, 黄益宗, 保琼莉, 等. 几种改良剂对矿区土壤中As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 环境化学, 2015, 34(12):2198-2203.
|
[6] |
张杏锋, 夏汉平, 李志安, 等. 牧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综述[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8):1640-1646.
|
[7] |
黄雷, 张时伟, 任重, 等. 不同修复材料对铅锌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含量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6, 34(9):166-170.
|
[8] |
文武. 土壤砷的化学固定修复技术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
[9] |
黄增, 黄红铭, 王琳, 等. 砷污染土壤修复中钝化剂的筛选及其工艺条件优化研究[J]. 应用化工, 2017, 46(8):1557-1560.
|
[10] |
马瑞. 不同品种及农艺措施对水稻砷吸收、化学形态及毒性的影响[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
[11] |
陈远其, 张煜, 陈国梁.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8):1419-1424.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8.025
|
[12] |
黄益宗, 郝晓伟. 赤泥、 骨炭和石灰对玉米吸收积累As、Pb和Zn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3):456-462.
|
[13] |
刘昭兵, 纪雄辉, 王国祥, 等. 赤泥对Cd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及吸收累积Cd 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 2010, 29(4):692-697.
|
[14] |
孙媛媛. 几种钝化剂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理[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
[15] |
刘小诗. 砷镉超标农田钝化剂的筛选及调控效应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
[16] |
贺玉龙. 镉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 (10):108-109,112.
|
[17] |
PAN Y, KOOPMANS G F, BONTEN L T C, et al. Influence of pH on the redox chemistry of metal (hydr) oxides and organic matter in paddy soils[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14, 14(10):1713-1726.
|
[18] |
毛凌晨, 叶华. 氧化还原电位对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10):1669-1676.
|
[19] |
卢美献. 不同固定剂及其配比对土壤中镉砷钝化修复效果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6.
|
[20] |
辜娇峰. 组配改良剂对稻田镉砷复合污染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18-24.
|
[21] |
徐珺, 曾敏, 王光军, 等. 2种组配改良剂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5):2008-2013.
|
[22] |
吴宝麟. 铅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4.
|
[23] |
汤家喜, 梁成华, 杜立宇, 等. 复合污染土壤中砷和镉的原位固定效果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2):56-59.
|
[24]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320.
|
[25] |
SPARK D L.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 Part 3:chemical methods[M]. Madison: SSSA and ASA,1996:703-919.
|
[26] |
武斌, 廖晓勇, 陈同斌, 等. 石灰性土壤中砷形态分级方法的比较及其最佳方案[J].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26(9):1467-1473.
|
[27] |
SINGH R, SINGH S, PARIHAR P, et al. Arsenic contamination,consequences and remediation techniques:a review[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5,112:247-270.
|
[28] |
WANG J J, ZENG X B, ZHANG H, et al. Effect of exogenous phosphate on the lability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arsenic in soils[J]. Chemosphere, 2018,196:540-547.
|
[29] |
SARKAR A, PAUL B. The global menace of arsenic and its conventional remediation - A critical review[J]. Chemosphere, 2016,158:37-49.
|
[30] |
倪中应, 谢国雄, 章明奎. 酸化对耕地土壤镉铅有效性及农产品中镉铅积累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29(8):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