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7): 52-59.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902
孟庆好(), 汝艳, 张瑛, 王琛, 温雅, 法晓彤, 张耗(
)
收稿日期:
2023-12-29
修回日期:
2024-03-26
出版日期:
2024-09-24
发布日期:
2024-09-2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孟庆好,女,200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本科,专业方向:农学。通信地址: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文汇东路48号,Tel:0514-87979317,E-mail:mengqinghao0707@163.com。
基金资助:
MENG Qinghao(), RU Yan, ZHANG Ying, WANG Chen, WEN Ya, FA Xiaotong, ZHANG Hao(
)
Received:
2023-12-29
Revised:
2024-03-26
Published:
2024-09-24
Online:
2024-09-24
摘要:
水稻是中国用水量最大的作物,而作物生产水足迹作为衡量一个作物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总用水量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出水稻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本研究对水稻生产水足迹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特点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从水稻生产水足迹的时间特征看,总水足迹的总体情况是以增幅较小的速度增加,蓝水足迹受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波动,绿水足迹随着年有效降水量总体呈现出不稳定性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动,灰水足迹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下随着农业生产污染减少而减少;从水稻生产水足迹的空间特征看,总水足迹受地区特点影响显著在全国各地差异较大,蓝水足迹在降水较多、灌溉水用量较少的地区较低,绿水足迹受气候、地形差异影响明显分布不均匀,灰水足迹在较高的施肥量、较低的水稻单产时较高。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研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孟庆好, 汝艳, 张瑛, 王琛, 温雅, 法晓彤, 张耗. 中国水稻生产水足迹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7): 52-59.
MENG Qinghao, RU Yan, ZHANG Ying, WANG Chen, WEN Ya, FA Xiaotong, ZHANG Hao. Research Progress o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Water Footprint for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7): 52-59.
[1] |
|
[2] |
|
[3] |
|
[4] |
|
[5] |
doi: 10.1126/science.356.6340.814 pmid: 28546183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尚科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蓝绿水资源能值时空演变解析与评价[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28-35.
|
[14] |
何浩, 黄晶, 淮贺举, 等.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4):294-298.
|
[15] |
杨婷. 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地域分异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5:18-44.
|
[16] |
doi: 10.1002/jsfa.8799 pmid: 29193107 |
[17] |
苏明涛. 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水足迹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2:4-34.
|
[18] |
赵思翔, 王伟, 刘艺琳, 等.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四川省农业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化[J]. 灌溉排水学报, 2023, 42(10):85-90.
|
[19] |
方梦林.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浏阳市农作物用水量变化及水资源管理研究[D]. 武汉: 湖北大学,2022:28-43.
|
[20] |
李怡瑶. 宁夏主要粮食作物绿水足迹演变趋势及归因分析[D]. 银川: 宁夏大学,2022:20-72.
|
[21] |
杨伟歆. 黑龙江省水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2023:27-30.
|
[22] |
李红颖, 秦丽杰, 杨婷. 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分异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9(2):32-39.
|
[23] |
梅方权, 吴宪章, 姚长溪, 等.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J]. 中国水稻科学, 1988(3):97-110.
|
[24] |
|
[25] |
杨万江, 王绎. 我国双季稻区复种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0个水稻主产省的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 2013(11):24-28.
|
[26] |
张晓梅, 杨从党, 丁艳锋, 等. 西南单季稻区立体生态亚区划分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 22(5):10-14.
|
[27] |
|
[28] |
|
[29] |
王如意, 刘杰, 冯琴, 等. 稻瘟病抗性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23, 49(5):32-42.
|
[30] |
唐道清, 蓝韦伟, 蒋一岚. 水稻栽培技术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 新农业, 2023(10):9-10.
|
[31] |
张娟伟, 石亚飞, 路旭平, 等. 种子萌发期粳稻种质资源耐旱性综合评价[J]. 核农学报, 2022, 36(11):2093-2103.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2.11.2093 |
[32] |
程利分. 基于水足迹的广东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广州: 广州大学,2023:67.
|
[33] |
封琼, 毕忠飞, 刘俊. 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 33(6):213-219.
|
[34] |
崔红艳. 吉林省玉米种植水足迹及其效率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 2022(1):137-141.
|
[35] |
张家欣, 黄会平, 韩宇平, 等. 水足迹视角下西北旱区种植结构协同调整[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3, 21(4):751-760.
|
[36] |
姚懿真. 中国粮食作物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运移[D].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55-59.
|
[37] |
武华.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氮水足迹集成分析[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2020:55-61.
|
[38] |
胡子浩. 辽宁省各市作物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2023:27-28.
|
[39] |
郑晓雪. 吉林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9:23-47.
|
[40] |
|
[41] |
管美佳.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评价[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47-49.
|
[42] |
王建琴. 东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热点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D].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22:42-61.
|
[43] |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等. 基于水足迹视角的中国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J]. 资源科学, 2022, 44(11):2315-2329.
doi: 10.18402/resci.2022.11.12 |
[44] |
|
[45] |
|
[46] |
|
[47] |
张惠云. 基于LCA的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和碳足迹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21:28-42.
|
[48] |
|
[49] |
doi: 10.1038/s41598-020-66175-7 pmid: 32513997 |
[50] |
|
[51] |
|
[52] |
张苏扬. 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主控因子分析及变化趋势研究[D]. 银川: 宁夏大学,2022:55-56.
|
[53] |
|
[54] |
|
[55] |
|
[56] |
刘倩男.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1:41-61.
|
[57] |
|
[58] |
罗喜秀. 稻菌(菇)模式生态足迹和经济效益评估[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2022:7-42.
|
[59] |
张惠云, 秦丽杰, 贾利. 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碳足迹与水足迹时空变化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6):974-983.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1.06.02 |
[60] |
|
[61] |
吴耀宇. 三江平原地区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2022:32-49.
|
[1] | 张小瑞, 闵庆文, 谭凯炎. 潮州凤凰单丛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品质气候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4): 111-117. |
[2] | 蒋小姿, 江文静, 张倩雅, 肖梦, 杨天燕. 基于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舟山近海中国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52-158. |
[3] | 李宾妮, 王鹏飞, 董秀丽, 赖贝贝, 赵梦丽, 徐秋芳, 邱巍. 基于CiteSpace的禾谷孢囊线虫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154-164. |
[4] | 王青青, 赵梦薇, 罗晶晶, 刘伟伟.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6): 104-111. |
[5] | 吴平, 陈志厚, 林勇, 陈爱国, 郑加玉, 郑国建. 南平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4): 90-98. |
[6] | 陆姣云, 田宏,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基于中国知网的氮循环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58-164. |
[7] | 孙力扬, 徐明岗, 王晋峰, 李建华, 刘平, 孙楠. 北方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容重对秸秆还田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100-108. |
[8] | 杨耀权, 李飞腾, 李延鹏, 佘容, 杨晓燕. 基于CiteSpace的线虫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39-148. |
[9] | 丁吉达, 蒲智, 唐芳, 田永强. 天山野果林分布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图谱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96-105. |
[10] | 赵永锋, 刘乐丹, 陈倩, 余开, 罗红, 戈贤平. 全国淡水养殖主要病害现状及防控模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152-158. |
[11] | 章明奎, 麻万诸. 中国植稻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7): 67-74. |
[12] | 张金峰, 陈农, 闫敏慧, 徐占胜, 杨宁, 高玲, 吕欣陆. 基于DEM的黑龙江省10℃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7): 81-85. |
[13] | 李煜婧, 夏紫祎, 申桐, 王斐, 郑磊, 周建利, 张强, 孙楠, 徐明岗. 烟台市典型县域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1): 103-108. |
[14] | 管雅芳, 焦阳, 臧传富.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0): 91-99. |
[15] | 房宇, 王仕宝, 杨洁, 张慧, 何志鹏, 张娜, 吴鹏, 朱志凯. 基于中国知网的青牛胆属植物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0): 156-1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