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31): 97-10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10
收稿日期:
2024-02-20
修回日期:
2024-08-26
出版日期:
2024-11-05
发布日期:
2024-11-0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刘旭,男,1998年出生,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森林植物资源学。通信地址:150000 黑龙江省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东北林业大学,E-mail:liuxu19981209@nefu.edu.cn。
基金资助:
LIU Xu(), FU Shengjie, MU Liqiang(
)
Received:
2024-02-20
Revised:
2024-08-26
Published:
2024-11-05
Online:
2024-11-04
摘要:
预测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在黑龙江省的潜在适生区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进一步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运用MaxEnt模型、ArcGIS软件等软件预测当前及未来2个时期(2021—2040、2041—2060年)3种碳排放(ssp126、ssp370、ssp585)气候情景下月见草分布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黑龙江省月见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扩张趋势。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的AUC值达0.864,预测结果准确。(2)对月见草生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26.5%)、最冷月最低温度(21.3%)、年平均温度(16.9%)。(3)月见草在黑龙江省的适生面积达23.16×104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占全省的9.11%。(4)在未来气候21世纪40年代变化情景下,月见草适生区在ssp126、ssp370、ssp585气候条件下分别增加了5.78%、5.16%、8.52%,21世纪60年代变化情景下,月见草适生区在3种气候条件下分别增加了7.51%、8.95%、8.66%。未来气候变化下,入侵植物月见草适生区呈现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趋势,年平均降水是影响月见草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刘旭, 付胜杰, 穆立蔷.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下月见草在黑龙江省的潜在适生区[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1): 97-104.
LIU Xu, FU Shengjie, MU Liqiang.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uitable Areas for Oenothera biennis Under Future Climat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MaxEnt Model[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31): 97-104.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
Bio1 | 年平均温度 | Bio5 | 最暖月最高温度 | Bio9 | 最干季度平均温度 | Bio13 | 最湿月降水量 | Bio17 | 最干季度降水量 |
Bio2 | 平均日较差 | Bio6 | 最冷月最低温度 | Bio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 | Bio14 | 最干月降水量 | Bio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Bio3 | 等温线 | Bio7 | 温度年较差 | Bio11 | 最冷季度平均温度 | Bio15 | 降水量季节性变化 | Bio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 |
Bio4 | 温度季节性变化 | Bio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Bio12 | 年平均降水量 | Bio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
Bio1 | 年平均温度 | Bio5 | 最暖月最高温度 | Bio9 | 最干季度平均温度 | Bio13 | 最湿月降水量 | Bio17 | 最干季度降水量 |
Bio2 | 平均日较差 | Bio6 | 最冷月最低温度 | Bio10 | 最暖季度平均温度 | Bio14 | 最干月降水量 | Bio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Bio3 | 等温线 | Bio7 | 温度年较差 | Bio11 | 最冷季度平均温度 | Bio15 | 降水量季节性变化 | Bio19 | 最冷季度降水量 |
Bio4 | 温度季节性变化 | Bio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Bio12 | 年平均降水量 | Bio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
Bio1 | 年平均温度 | Bio12 | 年平均降水量 |
Bio2 | 平均日较差 | Bio13 | 最湿月降水量 |
Bio3 | 等温线 | Bio14 | 最干月降水量 |
Bio5 | 最暖月最高温度 | Bio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Bio6 | 最冷月最低温度 | Bio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Bio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变量 | 描述 | 变量 | 描述 |
---|---|---|---|
Bio1 | 年平均温度 | Bio12 | 年平均降水量 |
Bio2 | 平均日较差 | Bio13 | 最湿月降水量 |
Bio3 | 等温线 | Bio14 | 最干月降水量 |
Bio5 | 最暖月最高温度 | Bio16 | 最湿季度降水量 |
Bio6 | 最冷月最低温度 | Bio18 | 最暖季度降水量 |
Bio8 | 最湿季度平均温度 |
气候情景 | 年份 | 非适生区 | 低适生区 | 中适生区 | 高适生区 | 总适生区面积 |
---|---|---|---|---|---|---|
当前 | 24.14 | 11.00 | 7.85 | 4.31 | 23.16 | |
ssp126 | 2040年 | 21.41 | 10.95 | 9.06 | 5.88 | 25.89 |
2060年 | 20.59 | 11.90 | 9.03 | 5.78 | 26.71 | |
ssp 370 | 2040年 | 21.70 | 10.48 | 9.26 | 5.86 | 25.60 |
2060年 | 19.91 | 13.65 | 7.91 | 5.83 | 27.39 | |
ssp 585 | 2040年 | 20.11 | 12.56 | 8.80 | 5.83 | 27.19 |
2060年 | 20.03 | 12.72 | 8.54 | 6.01 | 27.27 |
气候情景 | 年份 | 非适生区 | 低适生区 | 中适生区 | 高适生区 | 总适生区面积 |
---|---|---|---|---|---|---|
当前 | 24.14 | 11.00 | 7.85 | 4.31 | 23.16 | |
ssp126 | 2040年 | 21.41 | 10.95 | 9.06 | 5.88 | 25.89 |
2060年 | 20.59 | 11.90 | 9.03 | 5.78 | 26.71 | |
ssp 370 | 2040年 | 21.70 | 10.48 | 9.26 | 5.86 | 25.60 |
2060年 | 19.91 | 13.65 | 7.91 | 5.83 | 27.39 | |
ssp 585 | 2040年 | 20.11 | 12.56 | 8.80 | 5.83 | 27.19 |
2060年 | 20.03 | 12.72 | 8.54 | 6.01 | 27.27 |
[1] |
徐海根, 强胜, 韩正敏, 等.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04(6):626-638.
|
[2] |
高增祥, 季荣, 徐汝梅, 等. 外来种入侵的过程、机理和预测[J]. 生态学报, 2003(3):559-570.
|
[3] |
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02(1):119-125.
doi: 10.17520/biods.2002014 |
[4] |
余细红, 李韶山.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与防制分析[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2):95-96.
|
[5] |
丁晖, 徐海根, 强胜, 等.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3):35-41.
|
[6] |
徐永清, 李海燕, 胡宝忠. 月见草属(Oenothera L.)植物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1):111-114.
|
[7] |
柯雯欣. 国内月见草属植物研究现状综述[J]. 现代园艺, 2022, 45(15):18-20.
|
[8] |
林培群, 余雪标.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6(2):61-65.
|
[9] |
易照勤, 王洪峰, 穆立蔷. 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路域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危害风险评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3):216-223.
|
[10] |
张丽微, 董清山, 范书华, 等. 寒地月见草高产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7):137-140.
|
[11] |
韩晓婷, 于霞, 董来慧, 等. 月见草油对肥胖型不孕女性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9(2):48-54.
|
[12] |
伍俊衡, 彭志豪, 祝浩翔, 等. 月见草茎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J]. 特产研究, 2023, 45(2):90-94.
|
[13] |
杨恩琪. 精炼月见草油品质特征的研究与鉴别[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3.
|
[14] |
张钦钦, 刘娟娟, 吕雅鑫, 等. 月见草提取物对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3, 58(1):41-47.
|
[15] |
罗贵聪, 任建伟, 林奋杰, 等. 月见草油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EGFR/STAT3通路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0(18):3318-3322.
|
[16] |
李光华, 周晶. 月见草药用成分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5):420.
|
[17] |
王冲, 周惜时, 夏妍, 等. 铜胁迫下黄花月见草根系蛋白质组学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9(5):754-762.
|
[18] |
姜云天, 孙涛, 白芙嘉. 长白山区月见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22(18):60-66.
|
[19] |
周启仙, 刘忠颖. 月见草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探讨[J]. 绿色科技, 2019(21):119-120.
|
[20] |
张平平, 李艳红, 朱文博,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檀的潜在地理分布[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3(5):537-550.
|
[21] |
王春晓, 刘阳, 钟址非, 等. 气候变化下2种银胶菊属入侵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3, 52(2):125-134.
|
[22] |
王子文, 尹进, 王星, 等. 辽宁省入侵植物曼陀罗的生境适宜性评价——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J].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34(5):1272-1280.
doi: 10.13287/j.1001-9332.202305.017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周礼茂, 吴海洋, 田斌.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对不同时期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动态模拟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4, 44(3):43-51.
|
[28] |
何莉莉, 刘金昌, 栾云松. 两种入侵植物在辽宁省的分布格局与早期监测预警[J]. 辽宁农业科学, 2022(6):13-18.
|
[29] |
荣文文, 黄祥, 牛攀新, 等.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中药材木贼麻黄潜在适生区[J]. 生态学报, 2023, 43(20):8631-8646.
|
[30] |
宦智群, 耿兴敏, 徐小蓉, 等. 基于MaxEnt模型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潜在地理分布[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 39(10):1277-1287.
|
[31] |
闫子怡, 崔亚琴, 游崇娟. 气候变化下栎枯萎病菌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50(6):1528-1539.
|
[32] |
杜素洁, 郭建洋, 赵浩翔, 等. 近十年我国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研究[J]. 植物保护, 2023, 49(5):410-418.
|
[33] |
梁键明, 蒋庆莲, 姜垒, 等.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厚叶木莲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 广西科学, 2023(6):30.
|
[34] |
|
[35] |
喻三鹏, 田茂娟, 张念念, 等.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贵州的适生区预测[J]. 中国森林病虫, 2022, 41(1):1-7.
|
[36] |
doi: 10.1148/radiology.143.1.7063747 pmid: 7063747 |
[37] |
|
[38] |
|
[39] |
杨善云, 安明态, 刘锋,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贵州省楠木潜在适生区预测[J]. 广西植物, 2023, 43(5):846-857.
|
[40] |
杨冬琼, 陈可薇, 刘明, 等. 气候变化对全球马缨丹分布影响的空间模拟[J]. 生物安全学报, 2023, 32(4):362-373.
|
[41] |
徐慧, 佟珂珂, 姚霞珍, 等. 基于MaxEnt模型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潜在适生区预测[J]. 高原农业, 2023, 7(3):278-290.
|
[42] |
侯沁文, 边高鹏, 白海艳,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瘤坚大球蚧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植物检疫, 2023, 37(4):53-61.
|
[43] |
郑枭, 王通, 庞春梅,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1996—2017年动态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6):1250-1260.
|
[44] |
孙晨, 赵越, 邹颖超, 等. 探析雨水花园在校园中的应用——以华中科技大学雨韵园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 2017, 33(2):119-121.
|
[45] |
曲良谱, 李翔. 泰州市彩叶地被植物应用现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7):96-100.
|
[46] |
易照勤. 黑龙江省林区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评估[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8.
|
[47] |
于海鑫. 4种小型入侵害虫适生性分析与3种入侵生物LAMP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塔里木: 塔里木大学, 2023.
|
[48] |
杜志喧, 苏启陶, 周兵, 等.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入侵植物大狼把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J]. 生态学杂志, 2021, 40(8):2575-2582.
|
[49] |
韦美玉, 陈世军, 刘丽萍. 外来入侵植物粉花月见草的繁殖生物学特性[J]. 广西植物, 2009, 29(2):227-230.
|
[50] |
南康武, 吴庆玲, 胡仁勇, 等. 温州裂叶月见草入侵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的季节动态[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 17(6):535-542.
|
[1] | 邱美娟, 刘布春, 刘园, 王一舟. 中国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06-116. |
[2] | 张欣, 冯晓, 裴玥, 王茹琳, 赵金鹏. 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橘小实蝇在四川盆地潜在分布区[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80-87. |
[3] | 张小瑞, 闵庆文, 谭凯炎. 潮州凤凰单丛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品质气候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4): 111-117. |
[4] | 樊献政, 王鹏凯, 张娟, 林明华, 杨金玲, 张翠英. 招远地区2023年苹果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0): 89-93. |
[5] | 雷有宏, 雷占娇, 张莹, 马宁, 虎文娟, 任得萍. 1980—2022年青海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9): 87-95. |
[6] | 普布多吉, 罗珍, 扎西拉姆, 周刊社, 张东东.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隆子县黑青稞气候适宜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9): 96-102. |
[7] | 张春玲, 杨毅哲, 陈丽丽, 陈瑜, 王佳, 李欣迪, 张献瑞, 史岩, 谢军, 武艺凡, 刘刚. 外来植物节节麦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进化与入侵潜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9): 120-130. |
[8] | 杨佳鑫, 刘立强, 周伟权, 张迎春, 刘嫒, 秦伟. 基于Maxent的吐哈盆地枣适生区预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8): 119-125. |
[9] | 刘英, 周忠文, 柳东慧, 张峰, 王龙峰, 王宏智. 基于“24节气”的庆阳水热资源变化及农业响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80-87. |
[10] | 任恒, 曾繁蕊, 杜世晔, 陈子凡, 沈雨, 严一霖. 十堰烟区近30年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4): 92-99. |
[11] | 檀艳静, 李辉, 张溪荷. 河南省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灾害时空特征分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99-104. |
[12] | 邱宁刚, 张天峰, 周忠文, 张洪芬, 陈帆, 宋亚男. 2023年4月28—29日冻害对陇东苹果花期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09-114. |
[13] | 王甜, 杨联安, 张凯然, 陈韩玲, 徐蔚薰, 尚小清. 基于AHP-EWM-TOPSIS的秦岭北麓西安段冰酒葡萄生态适宜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15-121. |
[14] | 郭守生, 张铖玉, 马昕芮, 赵梦凡, 雷春凯.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春小麦水分盈亏率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22-129. |
[15] | 于书健. 甘肃省陇东地区万寿菊种植气候适应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97-10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