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春花, 王艳青, 卢文洁, 等. 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16(2):277-281.
doi: 10.13430/j.cnki.jpgr.2015.02.009
|
[2] |
李祥栋, 潘虹, 陆秀娟, 等. 薏苡属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20(1):229-238.
doi: 10.13430/j.cnki.jpgr.20180604003
|
[3] |
黄亨履, 陆平, 朱玉兴, 等. 中国薏苡的生态型、多样性及利用价值[J]. 作物品种资源, 1995(4):4-8.
|
[4] |
谈嫚嫚, 陈振林, 熊善柏, 等. 薏苡的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32(9):43-48,55.
|
[5] |
苏海兰, 黄颖桢, 陈菁瑛. 福建浦城薏苡不同器官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测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7):695-699.
|
[6] |
贾青慧, 陈莉, 王珍, 等. 薏米及薏米糠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J]. 食品工业, 2017, 38(4):185-188.
|
[7] |
李祥栋, 章洁琼, 潘虹, 等. 18份薏苡自交系的主要氨基酸及脂肪酸组分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21):159-164.
|
[8] |
李祥栋, 潘虹, 陆秀娟, 等. 薏苡种质的主要营养组分特征及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5):835-84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8.05.003
|
[9] |
李贵全, 赵晓明, 宋秀英. 薏苡×川谷远缘杂交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7, 23(1):119-123.
|
[10] |
杜维俊, 赵晓明, 李贵全. 薏苡属种间杂种F1性状遗传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1):22-25,92.
|
[11] |
李祥栋, 潘虹, 陆秀娟, 等. 薏苡总苞性状的遗传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51(8):1896-1903.
|
[12] |
杨念婉, 李艾莲, 陈彩霞.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3):149-152.
|
[13] |
周佳民, 彭福元, 赵德全, 等. 不同配比施肥对药用薏苡生长特性及生物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2, 2(7):5-7.
|
[14] |
赵杨景, 陈震. 氮、磷、钾营养元素对薏苡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1992(7):400-403,445
|
[15] |
马驰宇, 毛川显, 宋碧, 等. 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4):357-362.
|
[16] |
周祥, 刘纪宏, 欧珍贵, 等. 不同种植密度及追肥水平对薏苡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6):12-13.
|
[17] |
岳伟, 陈金华, 阮新民, 等. 安徽省沿江地区双季稻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9, 27(6):929-940.
|
[18] |
刘桂珍, 郭书磊, 魏良明, 等. 河南夏玉米主产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24, 32(6):55-66,76.
|
[19] |
金卫东, 李积芳, 杨永乐, 等. 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季各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分析[J]. 青海科技, 2024, 31(3):156-161.
|
[20] |
江铭诺, 刘朝顺, 高炜. 华北平原夏玉米潜在产量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6):865-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