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3): 125-13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17
• 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 上一篇
何沛霞1(), 王卓2, 王梦奇2, 段蕊2, 赵昱源2, 王思睿2, 孙树民1,2(
)
收稿日期:
2025-01-02
修回日期:
2025-05-08
出版日期:
2025-08-19
发布日期:
2025-08-19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何沛霞,女,2000年出生,广西玉林人,学士,研究方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通信地址: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452号 云南农业大学,E-mail:18277567268@163.com。
基金资助:
HE Peixia1(), WANG Zhuo2, WANG Mengqi2, DUAN Rui2, ZHAO Yuyuan2, WANG Sirui2, SUN Shumin1,2(
)
Received:
2025-01-02
Revised:
2025-05-08
Published:
2025-08-19
Online:
2025-08-19
摘要:
膜联蛋白(Anx)为一类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具有独特的结构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相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Anx的结构与分类,重点关注其在广州管圆线虫、猪囊尾蚴、细粒棘球蚴、多头绦虫和血吸虫等重要人兽共患蠕虫病感染中的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揭示了蠕虫Anx通过抗凝血、调节免疫细胞凋亡、干扰宿主凝血系统等多种机制,参与免疫逃避,促进蠕虫在宿主体内的生存。深入理解Anx在人兽共患蠕虫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诊断靶标、治疗策略和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何沛霞, 王卓, 王梦奇, 段蕊, 赵昱源, 王思睿, 孙树民. 膜联蛋白在人兽共患蠕虫病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3): 125-132.
HE Peixia, WANG Zhuo, WANG Mengqi, DUAN Rui, ZHAO Yuyuan, WANG Sirui, SUN Shumin.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Annexin in Zoonotic Helminth Diseas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3): 125-132.
寄生虫种类 | Anx种类 | 功能 |
---|---|---|
广州管圆线虫[ | Anx A2 | Anx A2通过结合AcGal-1和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下游的JNK途径来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帮助虫体达到免疫逃避。 |
猪囊尾蚴[ | Anx B1、Anx B2、Anx B3 | 抗凝血、形成稳定可逆的细胞骨架,构建幼虫发育环境,抑制宿主免疫反应。 |
细粒棘球蚴[ | EgAnx B3 | EgAnx B3在PSC入侵最终宿主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EgAnx B38 | EgAnx B38参与了PSCs与最终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
多头绦虫[ | TmAnx B2 | TmAnx B2可能在多头绦虫的发育和入侵中间宿主中起重要作用。 |
TmAnx B3 | TmAnx B3与宿主-寄生虫的营养和相互作用有关,在成虫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
血吸虫[ | Anx B30、Anx B22、SjAnx A13 | 具有纤溶和抗凝血活性;影响发育和繁殖,并通过外分泌体参与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 |
寄生虫种类 | Anx种类 | 功能 |
---|---|---|
广州管圆线虫[ | Anx A2 | Anx A2通过结合AcGal-1和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下游的JNK途径来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帮助虫体达到免疫逃避。 |
猪囊尾蚴[ | Anx B1、Anx B2、Anx B3 | 抗凝血、形成稳定可逆的细胞骨架,构建幼虫发育环境,抑制宿主免疫反应。 |
细粒棘球蚴[ | EgAnx B3 | EgAnx B3在PSC入侵最终宿主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EgAnx B38 | EgAnx B38参与了PSCs与最终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
多头绦虫[ | TmAnx B2 | TmAnx B2可能在多头绦虫的发育和入侵中间宿主中起重要作用。 |
TmAnx B3 | TmAnx B3与宿主-寄生虫的营养和相互作用有关,在成虫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
血吸虫[ | Anx B30、Anx B22、SjAnx A13 | 具有纤溶和抗凝血活性;影响发育和繁殖,并通过外分泌体参与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 |
[27] |
|
[28] |
|
[29] |
|
[30] |
肖悦来, 付金花, 张玉霞. 猪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J]. 吉林畜牧兽医, 2013, 34(8):32-33.
|
[31] |
朱冲冲. 猪囊虫病的检疫与防治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 2022, 43(1):25,27.
|
[32] |
|
[33] |
热衣汗·玉素甫. 新疆部分地区牛羊细粒棘球蚴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阿拉尔: 塔里木大学, 2020.
|
[34] |
doi: 10.1016/j.exppara.2008.04.013 pmid: 18508050 |
[35] |
|
[36] |
|
[37] |
周丽萍. 羊多头蚴的诊断与治疗[J]. 中兽医学杂志, 2018(1):31.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doi: 10.1016/j.vetpar.2006.06.024 pmid: 16899340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王美莲, 刘北星. 血吸虫病感染特征及其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 40(3):109-113.
|
[51] |
|
[52] |
陈舒心, 秦铭, 周方斌, 等. 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2):112-115,121.
|
[53] |
|
[54] |
doi: 10.1038/srep02893 pmid: 24113121 |
[55] |
王宁, 赵鹏鹏, 张艳艳, 等. 寄生虫DNA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48(3):1034-1045.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1.03.028 |
[56] |
贾新月, 马静, 张艳艳, 等. 动物寄生虫口服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49(9):3569-3580.
doi: 10.16431/j.cnki.1671-7236.2022.09.031 |
[57] |
吴晓莹, 胡媛, 曹建平. 寄生虫病表位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1):98-102,107.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1.015 |
[58] |
|
[59] |
|
[60] |
|
[1] |
吴忠道. 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与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3):121-125.
|
[2] |
许隆祺, 陈颖丹, 孙凤华, 等.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S1):332-340.
|
[3] |
张亚兵. 牛羊的寄生虫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2022, 18(6):138-139.
|
[4] |
朱淮民. 机会性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 33(6):450-455.
|
[5] |
刘明远, 刘全, 方维焕, 等.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37(7):1205-1224.
|
[6] |
陈启军, 尹继刚, 刘明远. 重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 中国基础科学, 2008, 10(6):3-11.
|
[7] |
|
[8] |
pmid: 17765009 |
[9] |
doi: 10.1093/jxb/erm344 pmid: 18267940 |
[10] |
|
[11] |
|
[12] |
|
[13] |
doi: 10.1152/physrev.00030.2001 pmid: 11917092 |
[14] |
王胜涛, 李朝旭. 膜联蛋白A3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4):52-53,58.
|
[15] |
|
[16] |
|
[17] |
王淳正, 潘丽, 王瑞, 等. 膜联蛋白A2的结构、功能以及在动物营养方面的应用前景[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9):22-25.
|
[18] |
|
[19] |
|
[20] |
于铭川, 王昕蕊, 宋伟宜, 等. 膜联蛋白B1在猪囊尾蚴免疫逃避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110-1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555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1] | 侯晨薇, 郭亚晴, 程诚, 王琪. 叶面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132-139. |
[2] | 张晶晶, 陈斌, 卓玉琛, 翁可佳, 林而舒, 陈宇舒, 樊海平. 大口黑鲈头肾抗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MBV)应答的转录组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148-155. |
[3] | 张美燕, 朱伟娟, 刘志刚, 曹建萌, 王章, 卢迈新, 可小丽. 鱼类血细胞及其免疫防御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44-153. |
[4] | 刘宇, 王重庆, 梁静泊, 潘兴亮, 刘钧. 抗生素替代物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6): 126-132. |
[5] | 朱晓月, 方燕, 上官周平. 黄土风沙区土壤培肥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95-101. |
[6] | 陈云娇, 屈阳阳, 李杰, 贾伟娟, 郗珊珊, 何云江, 孟庆磊, 王学理. 新城疫病毒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27-132. |
[7] | 魏佩霞, 付海燕, 周双, 刘春光, 吴桐, 杨峰山. 马铃薯晚疫病生防菌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2): 144-151. |
[8] | 杨志超, 颜挺威, 邱薇, 孙养存, 李娜, 宋刚, 葛菁萍. 共培养条件下群体感应系统对乳酸菌产细菌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5): 139-146. |
[9] | 颜越, 金荷仙, 王丽娴. 国内外社区花园健康效益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68-75. |
[10] | 王晴, 方文生, 李园, 王秋霞, 颜冬冬, 曹坳程. 杀线虫剂新品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00-107. |
[11] | 隋振全, 范金石, 尹崇山, 毛金超.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体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21-126. |
[12] | 于铭川, 王昕蕊, 宋伟宜, 宋伊宁, 杨景芳, 孙树民. 膜联蛋白B1在猪囊尾蚴免疫逃避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110-115. |
[13] | 王勇,包兴涛,赵晓珍,薛伟,陈卓. 尿核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及其抑制子在植物激活剂中研究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 58-69. |
[14] | 赵金花,张丛志,张佳宝.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5): 152-157. |
[15] | 张 岩,许 兴,朱永兴,关雅静. ABA响应植物盐胁迫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4): 143-14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