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冬冬, 张军,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7. |
[2] |
王福玉, 陈贵菊, 孙雷明,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闫璐, 王霖.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20-26. |
[3] |
刘琪, 高志强, 杨珍平, 乔月静. 合理氮肥用量改善冬小麦土壤耕层细菌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77-84. |
[4] |
卢闯, 胡海棠, 淮贺举, 田宇杰, 石建安, 李存军.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1): 44-50. |
[5] |
金彦刚, 丁锦峰, 袁权, 夏中华, 殷静, 杨永乐, 刘海浪, 任仰涛, 陈伟, 李珍富, 赵其兵, 卫万娟, 郑雅月. 播期和密度对江苏淮北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1-7. |
[6] |
李云霞, 李磊, 李思军, 郑维威, 曾蓓. 栽培措施对烤烟新品系‘HN214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6): 13-17. |
[7] |
张艳军, 胡选江, 刘佳, 饶敏, 胡新洲, 施立安, 申文智, 李成春, 李怀红, 张翠萍, 林姣姣, 杨绍聪. 施氮量对烟后苦荞产量及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19-23. |
[8] |
徐俊, 姚远, 钱晨诚,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朱敏. 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宁麦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4): 1-8. |
[9] |
端木李玲. 密肥组合对水稻‘常优4号’氮肥农学利用率及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0): 1-5. |
[10] |
柏慧, 张秀, 初金鹏, 于海涛, 杨宏业, 徐晨晨, 代兴龙. 氮肥水平对强筋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4): 7-14. |
[11] |
高振贤, 班进福, 田国英, 曹巧, 韩然, 单子龙, 徐哲莉. 遮阴对冀中南优质强筋小麦形态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 30-35. |
[12] |
丁锦峰,乐韬,李福建,童璐,谭世杰,马晓雯,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5): 93-99. |
[13] |
符小文,徐文修,李亚杰,陈传信,杜孝敬,陈佳君. 施氮量对夏大豆干物质积累、转运规律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5): 79-86. |
[14] |
易 茜,任丹华,朱从桦,欧阳裕元,余俊奇,黄豹明,罗 粞,姜心禄,李旭毅,郑家国.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2): 1-5. |
[15] |
朱倩,倪雪峰,闫向泉,孟自力,朱伟,王和洲. 施氮量对商麦156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3): 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