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冬冬, 张军,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7. |
[2] |
武迪, 张锋, 隋春莹, 师君慧, 万雪洁, 刘义国, 韩伟, 师长海. 外源活性物质对小麦苗期抗逆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14-19. |
[3] |
王福玉, 陈贵菊, 孙雷明,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杨本洲, 张玉丹, 闫璐, 王霖.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互作对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20-26. |
[4] |
秦乃群, 马巧云, 高敬伟, 杨璞, 蔡金兰, 郝迎春, 李艳梅, 冀洪策, 廖祥政. 沼渣施用对花生小麦轮作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58-63. |
[5] |
武志斌, 黄超, 雷媛, 敬峰, 刘战东. 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水肥利用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64-71. |
[6] |
沈吉成, 赵彩霞, 叶发慧, 李亚鑫, 刘德梅, 刘瑞娟, 沈裕虎, 张怀刚, 陈文杰. 基于农艺性状解析乐都长辣椒种质分化情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29-34. |
[7] |
郑本川, 张锦芳, 蒋俊, 崔成, 柴靓, 黄友涛, 周正鉴, 李浩杰, 蒋梁材. 不同熟期“川油”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7-17. |
[8] |
姜佳, 陈金鹏, 魏江桥, 郭旭昊, 车志平, 田月娥, 陈根强, 刘圣明. 咯菌腈与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16-120. |
[9] |
姚金保, 杨学明, 周淼平, 张鹏. 江苏省小麦参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15-19. |
[10] |
董红业, 徐婷, 刘文豪, 李强, 柳延涛.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26-30. |
[11] |
梁增基, 慕芳, 王楠. 渭北高原小麦育种的演变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8-14. |
[12] |
汪小飞, 张家伟, 刘铁宁, 任小龙, 贾志宽, 蔡铁. 小麦抗倒伏研究动态追踪——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132-142. |
[13] |
李红梅, 权文婷, 张树誉. 气候变暖对陕西中北部冬小麦返青前热量资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4): 53-61. |
[14] |
胡萍, 冯敏玉, 吴风雨, 曹贺予. 直播早稻适宜播种温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70-75. |
[15] |
尹逊栋, 吕广德, 牟秋焕, 米勇, 殷复伟, 李宁, 钱兆国, 吴科. 播种量对‘鑫麦296’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及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