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喜军, 邓睿, 吕爽, 高莹, 蔡苗, 缑巧红, 赵娟. 西安市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5): 43-53. |
[2] |
高琳, 胡晋豪, 汪志超, 林昌华, 冯慧敏. 粤北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69-77. |
[3] |
聂良鹏, 郭利伟, 郑春风, 吕玉虎, 张梦, 李本银, 潘兹亮, 李杰. 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65-69. |
[4] |
刘亚柏. 醋糟不同配比覆盖对句容旱地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 45-50. |
[5] |
平翠枝, 红梅, 王文东, 赵巴音那木拉, 美丽, 刘鹏飞, 赵乌英嘎.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7): 83-89. |
[6] |
宗巧鱼, 艾宁, 杨丰茂, 强大宏, 李阳, 刘姣, 郝宝宝, 刘长海. 陕北黄土区枣林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6): 48-56. |
[7] |
王党朝, 尚志, 佘长超. 草原露天矿区重构土壤典型物理性质与生物量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3): 60-65. |
[8] |
杨越, 杨依天, 武智勇, 吴才武, 韩永娇. 冀北坝上地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5): 54-59. |
[9] |
胡立峰. 中国土壤类型下免耕对土壤容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2): 73-78. |
[10] |
吴翠霞, 冯永忠, 陶卓琳, 邱晓峄, 毛龙, 雷元奇. 白银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1): 74-81. |
[11] |
胡怀舟, 胡邦友, 张绪林, 刘忠诚, 刘俊延, 慈恩. 稻田免耕年限与复耕次数对土壤容重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0): 1-7. |
[12] |
黄德良,费良军. 基于灰色关联法土壤水分垂直入渗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2): 95-101. |
[13] |
李 宁,杨春江,孙瑜旸,白露超,陈阿兰,马国良,马 琪. 青海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5): 141-148. |
[14] |
刘猛. 自然降水与太行山区玉米单产形成的关系 ——以武安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1): 11-14. |
[15] |
田效琴,田佳乔,李卓,刘永红. 西南黄壤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结构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4): 6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