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绍新, 王宝宝, 李中建, 许洛, 冯健英. 中国鲜食玉米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8-15. |
[2] |
蒋锋, 闫艳, 麦嘉埼, 梁日朗, 周捷成, 李坪遥, 刘鹏飞. 甜玉米品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4-20. |
[3] |
侯俊峰, 陈斌, 包斐, 谭禾平, 韩海亮, 王桂跃, 赵福成. 秸混肥不同处理对‘浙甜19’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6-14. |
[4] |
郭秋萍, 梁善, 阚玉景, 黄帮裕, 雷泽湘, 李永胜, 杜建军. 减量施肥条件下甜玉米产量效应与农田氮、磷流失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9): 71-78. |
[5] |
季贞希, 崔玉涛, 陈昊东, 陈缘, 代军, 张彪, 周俊, 李美, 陈有君, 王弢, 胡小康. 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糖分含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6): 30-36. |
[6] |
苏利军.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5): 7-12. |
[7] |
李余良, 熊婷, 刘建华, 李高科, 李武, 谢利华. 基于GGE双标图分析广东省甜玉米品种多点试验产量性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4): 18-24. |
[8] |
张雷, 黄英, 王树鹏, 王杰, 曹言. 元谋小春甜玉米蒸发蒸腾规律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 1-6. |
[9] |
卢柏山, 董会, 徐丽, 史亚兴, 赵久然, 樊艳丽, 俞嫒年. 甜玉米不同采收期籽粒品质性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 28-33. |
[10] |
刘连生. 福建省甜玉米新品种试验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 24-29. |
[11] |
陆大雷,孙世贤,陆卫平. 国家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3): 164-171. |
[12] |
李余良,胡建广,夏磊,刘建华,韩福光,郑锦荣,李高科,于永涛. 基于热胁迫甜玉米雌穗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SSR标记开发[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244-248. |
[13] |
赵荣芳. 不同种植密度下甜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差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1): 43-46. |
[14] |
和凤美 朱永平 朱芮 覃鹏.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鲜穗产量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8): 79-83. |
[15] |
陆玉英 陈伟超 赵明 陈香玲 李一伟 罗瑞鸿. 沼肥在茄子及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 164-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