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坤, 王彬, 赵博文, 薛浩, 吴建民, 朱晓建, 王依欣, 赵海军, 韩赞平. 不同玉米种质材料植株与穗粒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9): 27-32. |
[2] |
董红业, 徐婷, 刘文豪, 李强, 柳延涛.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26-30. |
[3] |
罗巍, 周伟, 王振国, 李岩, 宇闻昊, 杨志强, 余忠浩, 李资文, 周亚星. 24份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综合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21-28. |
[4] |
陈春艳, 杨珊, 李清超, 马俊, 刘建新, 程娜. 5个玉米新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11-16. |
[5] |
苏欣欣, 肖洋, 胡晓航, 马亚怀, 李彦丽.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糖用甜菜品种的适应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39-46. |
[6] |
易烜, 朱光玉, 王琢玙, 周根苗, 边更战, 张娅妮, 黄靓, 刘文剑. 青冈栎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更新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5): 27-34. |
[7] |
雷蕾, 汤秋香, 陈利军, 靳拓, 刘勤, 宝哲. 新疆典型覆膜地区农户残膜污染治理行为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7): 157-164. |
[8] |
杨小兵, 杨峻, 杨晨, 任重, 汪大林. 安徽省花生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度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4): 100-103. |
[9] |
张凡, 薛鑫, 刘国涛, 周其军, 董军红, 杨春玲.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7): 6-13. |
[10] |
杨莉莉, 胡凡, 李水利, 李茹, 石磊, 同延安. 基于GM(1,1)模型的不同措施下陕西省苹果园化肥消耗量预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3): 74-80. |
[11] |
杨丽娟, 付亮, 蒋志凯, 王士坤, 魏芳. 2016—2018年度国家区试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9): 135-140. |
[12] |
李艳兰, 杨进成, 李祥, 刘坚坚, 王敬乔, 安正云, 蔡述江, 胡新洲, 李红彦. 杂交油菜高产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3): 17-22. |
[13] |
杨进成, 刘坚坚, 林姣姣, 胡新洲, 安正云, 李红彦, 瞿观, 封军华, 柏跃才, 吴志林, 施立安, 李铷. 低纬高原山区不同播期对免耕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0): 18-24. |
[14] |
陈雷,吴继华,李可,范小玉,刘卫星,张枫叶,贺群岭. 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河南省区域试验麦套花生品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8): 5-11. |
[15] |
王官,刘璋,薛丁丁,张伟,王艳娟,王磊,高翔,阎昊.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8): 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