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2020: 68. | 
																													
																						| [2] | 彭华胜, 王德群, 彭代银. 道地药材“皖药”的形成及其界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42(9):1617-1622. | 
																													
																						| [3] | 宋叶, 林东, 梅全喜, 等. 太子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19,22(8):1506-1510. | 
																													
																						| [4] | HU De-Jun, SHAKERIAN Farid, ZHAO Jing, et al.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analysi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 mini-review[J]. Chinese medicine, 2019,14(21):81-88. | 
																													
																						| [5] | 刘东, 韩邦兴, 姚厚军, 等.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国名族名间医药, 2014(16):18-20. | 
																													
																						| [6] | 褚书豪, 汪小彩, 冯良,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工作进展[J]. 光明中医, 2016,31(7):1047-1048. | 
																													
																						| [7] | 陈婷, 黄斌, 杨超, 等. 太子参现代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 2019,48(16):69-70. | 
																													
																						| [8] | 刘会民, 赵敏杰. 太子参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15(3):430-432. | 
																													
																						| [9] | 林美光, 侯长红. 太子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初步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2):51-54. | 
																													
																						| [10] | 林光美. 福建太子参品种退化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0(4):26. | 
																													
																						| [11] | 王俊杰. 探寻种质及种质资源定义[J]. 甘肃林业科技, 2007,32(2):1-4. | 
																													
																						| [12] | 吴裕, 浅论植物种质、种质资源、品系和品种的概念及使用[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31(2):45-49. | 
																													
																						| [13] | 王继永, 郑司浩, 曾燕, 等. 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现状[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22(3):7-17. | 
																													
																						| [14] | 康传志, 周涛, 郭兰萍, 等. 全国栽培太子参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J]. 生态学报, 2016,36(10):2934-2944. | 
																													
																						| [15] | 韩怡. 江苏省地产药材太子参良种选育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 
																													
																						| [16] |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等. 栽培太子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药材, 2015,38(8):1600-1606. | 
																													
																						| [17] | 熊厚溪, 周涛, 江维克, 等. 基于表型性状和药材品质的8个贵州太子参品系的筛选与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39(21):4197-4204. | 
																													
																						| [18] |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等. 贵州栽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38(6):812-816. | 
																													
																						| [19] | 林光美, 张建宝, 侯长红, 等. 太子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6):422-426. | 
																													
																						| [20] | 陈勇. 太子参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J]. 南方农业, 2017,11(11):18,21. | 
																													
																						| [21] | 钟方晓, 彭广芳, 李贵海. 山东太子参多糖含量对质量的影响[J]. 中草药, 1997(7):428-430. | 
																													
																						| [22] | 林茂, 郑炯, 杨琳, 等. 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2,33(2):204-207. | 
																													
																						| [23] | 李文贵, 沈震亚, 李小凤. 不同年份和不同大小太子参的质量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8(10):178-180. | 
																													
																						| [24] | 侯娅, 马阳, 邹立思, 等. 基于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不同种源太子参化学成分的差异[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50(13):1104-1110. | 
																													
																						| [25] | 晏春耕, 曹瑞芳. 太子参药材性状与多糖含量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9,15(11):81-82,177. | 
																													
																						| [26] | 王刚, 曹佩, 韦学敏, 等.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21(11):1435-1444. | 
																													
																						| [27] | 韦德群, 周涛, 江维克, 等. 太子参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6(23):7754-7759. | 
																													
																						| [28] | 马小军, 肖培根.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J]. 中国中药杂志, 1998(10):4-6,25. | 
																													
																						| [29] | 赵海, 李园园, 刘红昌, 等. 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的黔太子参品种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中药材, 2018,41(4):855-858. | 
																													
																						| [30] | 赵丹, 周涛, 江维克, 等. 太子参药材的快速分子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39(19):3689-3694. | 
																													
																						| [31] |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等. 栽培太子参的遗传多样性与质量分析[J]. 中草药, 2014,45(9):1319-1325. | 
																													
																						| [32] | 朱艳, 秦民坚, 杭悦宇, 等. 不同种源太子参的RAPD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3):19-22. | 
																													
																						| [33] | 史辉, 董晓菲, 阮少江, 等. 太子参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43(5):820-826. | 
																													
																						| [34] | 黄胜君. 太子参两种类型花繁殖特性的研究[J]. 中药材, 2016,39(4):724-726. | 
																													
																						| [35] | 顾吉伦. 太子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6):42,44. | 
																													
																						| [36] | 张李娜, 丁文静, 张明红. 太子参引种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6):335-336. | 
																													
																						| [37] | 吴知桂. 太子参的应用概述及价格上涨原因分析[J]. 北方药学, 2012,9(2):32-33. | 
																													
																						| [38] | 李以训, 陈玉, 林长征. 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 福建农业科技, 2000(S1):73-74. | 
																													
																						| [39] | 江维克, 周涛.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41(13):2377-2380. | 
																													
																						| [40] | 康传志, 周涛, 江维克, 等. 我国太子参栽培资源现状及药材品质的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6(7):542-546. | 
																													
																						| [41] | 徐荣, 周涛, 江维克, 等. 太子参分级种苗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中药材, 2018,41(8):1842-1845. | 
																													
																						| [42] | 张俊, 蒋桂华, 敬小莉, 等.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最新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12(5):5-9. | 
																													
																						| [43] | 肖承鸿, 江维克, 周涛, 等. 贵州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的选育及推广[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41(13):2381-2385. | 
																													
																						| [44] |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等. 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区域试验稳定性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42(5):882-889. | 
																													
																						| [45] |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等. 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品质比较研究[J]. 中药材, 2017,40(3):511-517. | 
																													
																						| [46] | 杨卓飞. 太子参新品种“柘参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 2005(3):31,34. | 
																													
																						| [47] | 袁济端. 太子参新品种柘参1号、柘参2号的选育[J]. 广西热带农业, 2007(6):39-41. | 
																													
																						| [48] | 姚勇, 李萍, 王德群, 等. 优良太子参新品系金参1号特征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4):580-585. | 
																													
																						| [49] | 温学森, 赵华英, 李允尧, 等. 太子参种子休眠原因初探[J]. 中草药, 2003(8):93-94. | 
																													
																						| [50] | 张惠玲.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 2018,12(20):60,63. | 
																													
																						| [51] | 宋吉青, 王继振, 王红丹. 文登市培育出太子参新品种——抗毒一号[J]. 中国农技推广, 200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