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6): 1-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72
• 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 下一篇
收稿日期:2023-04-11
									
				
											修回日期:2023-07-15
									
				
									
				
											出版日期:2024-02-22
									
				
											发布日期:2024-02-2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陈睿,女,2000年出生,黑龙江牡丹江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利用。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黑龙江大学,Tel:18045332427,E-mail:chenrui277@126.com。
基金资助:
        
               		CHEN  Rui( ), CUI  Zeyuan, LI  Zhi, GENG  Gui, YU  Lihua(
), CUI  Zeyuan, LI  Zhi, GENG  Gui, YU  Lihua( )
)
			  
			
			
			
                
        
    
Received:2023-04-11
									
				
											Revised:2023-07-15
									
				
									
				
											Published-:2024-02-22
									
				
											Online:2024-02-22
									
			摘要:
一直以来,生物防治是作物连作障碍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AM真菌能够和多种作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有效缓解作物连作对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为了更好的在实践应用中发挥AM真菌对连作障碍的改善作用,分别系统的总结了在连作条件下和接种AM真菌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及两种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胁迫或缓解作用,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且伴随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失衡,连作造成对下茬作物的自毒作用,也严重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而AM真菌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在以上几个方面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根据目前AM真菌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提出加强菌株的纯培养技术仍是关键的一步,并且做好作物基因型与AM真菌菌株的筛选,让二者有更优的兼容共生效果。
陈睿, 崔泽远, 李志, 耿贵, 於丽华. AM真菌对连作土壤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8.
CHEN Rui, CUI Zeyuan, LI Zhi, GENG Gui, YU Lihua. The Effect of AM Fungi on Crop Growth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s: A Review[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6): 1-8.
| [1] | 侯艳丽, 马俊.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8):60-64. | 
| [2] | 朱闯. 2001-2017年中国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 [3] | 耿贵, 杨瑞瑞, 於丽华, 等. 作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0):36-4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110045 | 
| [4] | doi: 10.1038/s41598-019-48620-4 pmid: 31427666 | 
| [5] | doi: 10.21273/HORTSCI11442-16 URL | 
| [6] | doi: 10.1093/gbe/evy002 URL | 
| [7] | 阮仕琴. 内生细菌对宿主丛枝菌根真菌的促生作用及抗病害胁迫的影响[D]. 贵阳: 贵州大学, 2021. | 
| [8] | doi: 10.1016/j.funeco.2009.07.003 URL | 
| [9] | doi: 10.1111/j.1574-6968.2011.02209.x pmid: 21219415 | 
| [10] | doi: 10.3390/ijms23115960 URL | 
| [11] | 刘锦春, 马晔, 陶建平, 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南岩溶地区干旱及干湿交替下金银花根系生长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10):110-116. | 
| [12] | 阮仕琴, 陶刚, 娄璇, 等. 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共生植物互作机理[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301(5):237-244. | 
| [13] | doi: 10.1051/agro/2009054 URL | 
| [14] | doi: 10.1016/j.phytochem.2016.01.002 URL | 
| [15] | 吴凤芝, 刘德, 王东凯, 等. 大棚蔬菜连作年限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J]. 中国蔬菜, 1998(4):7-10. | 
| [16] | 杨明慧. 连作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J]. 农村实用技术, 2021(3):94-95. | 
| [17] | 张登科, 宋珍珍. 不同连作年限下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影响[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8, 3(10):41-47. | 
| [18] | 马六甲. 大棚蔬菜连作年限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0):249. | 
| [19] | 王梓, 李勇, 丁万隆. 人参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 19(7):1040-1044. | 
| [20] | 吴凤芝, 刘德, 王东凯, 等. 大棚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对根系活力及其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1):34-39. | 
| [21] | 张继光, 申国明, 张久权, 等. 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32(3):95-99. | 
| [22] | 刘方, 卜通达, 何腾兵. 连作烤烟土壤养分变化分析[J].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2):1-4. | 
| [23] | doi: 10.1016/S0038-0717(00)00088-2 URL | 
| [24] | pmid: 11555231 | 
| [25] | 沈志远, 王其传. 作物连作障碍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J]. 生物学教学, 2002(3):39. | 
| [26] | 刘星, 邱慧珍, 张文明, 等. 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4):581-593. | 
| [27] | 周华兰, 彭亚丽, 李婷, 等.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5(6):611-616. | 
| [28] | 刘珊廷. 木薯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和产量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 2020. | 
| [29] | doi: 10.1016/j.micres.2015.07.007 URL | 
| [30] | 和文祥, 朱铭莪.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J]. 土壤学报, 1997(4):392-398. | 
| [31] | 廖梓鹏. 农田土壤微生物碱性磷酸酶基因的多样性及其对磷素响应[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 
| [32] | 杨鹏鸣, 周俊国. 不同肥料对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11):78-80. | 
| [33] | 马骏, 王天宁, 雷金银, 等. 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灌溉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的影响[J]. 宁夏农林科技, 2020, 61(8):40-41. | 
| [34] | 孙凯宁, 杨宁, 王克安, 等. 山药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6):95-98. | 
| [35] | 妙佳源, 李夏, 周达, 等. 连作对谷子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34(3):123-126,152. | 
| [36] | 白艳茹, 马建华, 樊明寿.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3):34-36. | 
| [37] | 吴凤芝, 栾非时, 王东凯, 等.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3):255-258. | 
| [38] | doi: 10.1016/j.apsoil.2003.08.002 URL | 
| [39] | doi: 10.1016/j.still.2016.02.010 URL | 
| [40] | doi: 10.1007/s11104-016-3001-3 URL | 
| [41] | doi: 10.1016/j.ijmst.2012.01.019 URL | 
| [42] | doi: 10.1016/j.soilbio.2012.10.026 URL | 
| [43] | 黎剑锦, 薛杨, 毛瀚, 等. 丛枝菌根真菌在农业领域的作用与应用前景[J]. 热带林业, 2020, 48(1):75-80. | 
| [44] | 邢丹, 王震洪, 申刚, 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 2019, 32(3):24-29. | 
| [45] | 唐艳领, 李杰, 蔡毓新, 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J]. 中国瓜菜, 2018, 31(2):15-18. | 
| [46] | 张俊英, 许永利, 刘小艳. 丛枝菌根真菌对大棚番茄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J]. 北方园艺, 2018(3):119-124. | 
| [47] | 胡晶晶, 毕银丽, 龚云丽, 等. 接种AM真菌对采煤沉陷区文冠果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5):341-345,351. | 
| [48] | 毕银丽, 孙江涛, 王建文, 等. AM真菌对采煤沉陷区黄花菜生长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 38(15):5315-5321. | 
| [49] | doi: 10.1016/S0045-6535(99)00412-9 URL | 
| [50] | 王瑾, 毕银丽, 张延旭, 等. 接种丛枝菌根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45(8):1417-1423. | 
| [51] | 任旭琴, 潘国庆, 陈伯清, 等. 丛枝菌根真菌对淮安红椒连作土壤养分和酶活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7):4565-4568. | 
| [52] | 封晔, 陈建林.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猕猴桃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24):16-18. | 
| [53] | 郭艳娥, 李芳, 李应德, 等. AM真菌促进植物吸收利用磷元素的机制[J]. 草业科学, 2016, 33(12):2379-2390. | 
| [54] | 张华, 郭楠, 毕银丽, 等. 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分析[C]//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 2019:569-573. | 
| [55] | doi: 10.1016/j.agee.2006.12.013 URL | 
| [56] | doi: 10.1016/j.micres.2016.09.009 URL | 
| [57] | doi: 10.1007/s00248-014-0516-0 pmid: 25391237 | 
| [58] | doi: 10.1016/j.soilbio.2005.05.021 URL | 
| [59] | doi: 10.1007/s11104-012-1454-6 URL | 
| [60] | pmid: 22200640 | 
| [61] | 林生, 庄家强, 陈婷, 等. 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分析[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64-71. | 
| [62] | 封海胜, 万书波, 左学青, 等. 花生连作土壤及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及与产量的相关[J]. 花生科技, 1999(S1):277-283. | 
| [63] | 徐瑞富, 任永信. 连作花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与减产因素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1):33-34,38. | 
| [64] | 王兴祥, 张桃林, 戴传超. 连作花生土壤障碍原因及消除技术研究进展[J]. 土壤, 2010, 42(4):505-512. | 
| [65] | 徐文修, 罗明, 李大平, 等.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3):134-138. | 
| [66] | 刘晔, 姜瑛, 王国文, 等. 不同连作年限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3):136-1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110015 | 
| [67] | 张新慧. 当归连作障碍机制及其生物修复措施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 
| [68] | 尹睿, 张华勇, 黄锦法, 等. 保护地菜田与稻麦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比较[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57-62. | 
| [69] | 张国红, 任华中, 高丽红, 等.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7):1447-1452. | 
| [70] | doi: 10.3390/genes11010013 URL | 
| [71] | 马云华, 魏珉, 王秀峰.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6):1005-1008. | 
| [72] | 刘素慧, 刘世琦, 张自坤, 等. 大蒜连作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5):1000-1006. | 
| [73] | 李春格, 李晓鸣, 王敬国. 大豆连作对土体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4):1144-1150. | 
| [74] | doi: 10.1038/nature05202 | 
| [75] | 李明松. 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8. | 
| [76] | 张超, 朱三荣, 田峰, 等. 不同绿肥对湘西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5):43-46. | 
| [77] | doi: 10.1111/fec.2016.30.issue-11 URL | 
| [78] | 徐丽慧, 曾蓉, 高士刚, 等. 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17, 33(3):161-165. | 
| [79] | 王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真菌群落的影响[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6. | 
| [80] | doi: 10.3390/md12052590 URL | 
| [81] |  | 
| [82] |  | 
| [83] | 崔晓莹, 蔡柏岩. AM真菌对连作障碍土壤中放线菌菌群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7):100-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40007 | 
| [84] | 付晓峰, 张桂萍, 张小伟, 等. 溶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2):353-360. | 
| [85] | 袁丽环, 闫桂琴. 丛枝菌根化翅果油树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6):678-686.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6.007 | 
| [86] | 徐海燕, 雷世梅, 熊伟, 等. 丛枝菌根化枳橙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10):65-71. | 
| [87] | 朱芙蓉, 周浓, 杨敏, 等.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22):86-95. | 
| [88] | 宋福强, 程蛟, 常伟, 等. 黑土农田施加AM菌剂对大豆根际菌群结构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5, 52(2):390-398. | 
| [89] | doi: 10.1016/S1002-0160(11)60193-8 URL | 
| [90] | 杜俊卿.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绿化植物根际微环境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18):149-152. | 
| [91] | 姜海燕. AM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J]. 北方园艺, 2016(24):124-127. | 
| [92] | 索炎炎, 张翔, 司贤宗, 等. AM真菌和根瘤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EB/OL]. 中国土壤与肥料:1-7[2023-03-23]. http://hfffg5fce84748f1d4cc2hqnx0vocc9v5p66kf.fgfy.hlju. cwkeji.cn/kcms/detail/11.5498.S.20220816.1123.006.html. | 
| [93] | 杨盼, 翟亚萍, 赵祥, 等. AM真菌和根瘤菌互作对苜蓿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功能预测[J]. 草业科学, 2020, 37(9):1669-1680. | 
| [94] | 杨盼, 翟亚萍, 赵祥, 等.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互作对苜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11):3868-3879. | 
| [95] | 康佳, 梁夕金, 杨文龙, 等.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碱地花生根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54(7):77-84. | 
| [96] | doi: 10.1016/S1164-5563(00)01059-1 URL | 
| [97] | doi: 10.1007/s00253-010-3004-6 pmid: 21104242 | 
| [98] | doi: 10.1016/j.femsec.2003.11.012 URL | 
| [99] | 林柏森, 张福顺, 吴玉梅. 重茬对甜菜品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6):81-8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110005 | 
| [100] | 黄春艳, 卜元卿, 单正军, 等. 西瓜连作病害机理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6):1670-1676. | 
| [101] | 王志强, 王兴祥, 刘声锋, 等. 砂田西瓜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瓜菜, 2019, 32(7):1-6. | 
| [102] | 赵尊练, 史联联, 阎玉让, 等. 克服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施肥方案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5):77-80,114. | 
| [103] | 周新刚. 连作黄瓜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及对黄瓜生长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 [104] |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等. 酚酸物质对黄瓜幼苗及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7(11):1738-1742. | 
| [105] | 黄钰芳. 兰州百合连作障碍中自毒作用的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 [106] | 王曌. 连作对棉花生长生理效应及硫肥对连作调控效应的研究[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13. | 
| [107] | 陈钰栋. 连作烟草根系微生态特征与绿色修复措施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2. | 
| [108] | 王峰吉, 尤垂淮, 刘朝科, 等. 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5):443-448. | 
| [109] | doi: 10.1038/s41598-022-22473-w pmid: 36253456 | 
| [110] | 吴正锋, 成波, 王才斌, 等. 连作对花生幼苗生理特性及荚果产量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06(1):29-33. | 
| [111] |  | 
| [112] | doi: 10.1016/j.cub.2021.01.035 URL | 
| [113] | doi: 10.1016/j.envpol.2018.06.003 URL | 
| [114] | doi: 10.1007/s00572-020-01000-7 | 
| [115] | 韦莉莉, 卢昌熠, 丁晶, 等. 丛枝菌根真菌参与下植物—土壤系统的养分交流及调控[J]. 生态学报, 2016, 36(14):4233-4243. | 
| [116] | doi: 10.1111/nph.12287 pmid: 23638913 | 
| [117] | doi: 10.1038/nature11909 | 
| [118] | doi: 10.1016/j.apsoil.2018.11.007 URL | 
| [119] | 陈永亮, 陈保冬, 刘蕾, 等.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氮素循环中的作用[J]. 生态学报, 2014, 34(17):4807-4815. | 
| [120] | doi: 10.1007/s11104-014-2162-1 URL | 
| [121] |  | 
| [122] | 张春楠, 张瑞芳, 王红, 等. 丛枝菌根真菌影响作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11):3880-3891. | 
| [123] | 葛诗蓓, 姜小春, 王羚羽, 等. 园艺植物丛枝菌根抗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 2020, 47(9):1752-1776. | 
| [124] | 姜朦, 杨洪一.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9):117-121. | 
| [125] | 李少朋, 毕银丽, 孔维平, 等. 丛枝菌根真菌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应用及其作用效果[J]. 环境科学, 2013, 34(11):4455-4459. | 
| [126] | 杨玉荣. 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作用机制[D].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 [127]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0.249 URL | 
| [128] | 毕银丽, 张家毓, 王坤, 等. 绿肥翻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22, 53(4):890-896. | 
| [129] |  | 
| [1] | 闫实, 梁金凤, 刘瑜, 于跃跃, 韩宝, 郭宁. 蔬菜秸秆配合石灰氮土壤消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76-80. | 
| [2] | 郑微, 袁龙珍, 王建花, 杨耀, 吴传光, 黄颖, 游萍, 薛晓辉. 煤矿复垦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81-87. | 
| [3] | 殷丽萍, 刘思远, 蔡成梅, 石小丽, 朱小娟, 袁国明, 汪吉东, 张辉, 徐聪, 马洪波. 嘉博文土壤调理剂对萝卜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64-71. | 
| [4] | 朱令, 邓世鑫, 雷璐嘉, 桂仁意. 竖管通气对覆盖栽培雷竹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55-62. | 
| [5] | 刘金娜, 张迪, 叶嘉怡, 周蒙, 张存莉. 6-酮型螺甾烷类化合物对猕猴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37-43. | 
| [6] | 唐卫东, 魏林源, 康才周, 王多泽, 邱晓娜, 张卫星, 张晓娟. 民勤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93-98. | 
| [7] | 平晓帆, 魏云敏, 宋小双, 遇文婧. 火干扰对森林和草原土壤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75-80. | 
| [8] | 张凯, 陈思思, 常伟, 臧臣, 陈婧, 范晓旭. AM真菌对污染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87-93. | 
| [9] | 孙淑琴, 李月娇, 李广胜, 杨秀荣.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对秧苗素质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3): 1-7. | 
| [10] | 黄颖博, 罗凡, 龚雪蛟, 王迎春, 李兰英, 刘东娜, 尧渝.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88-96. | 
| [11] | 武明雅, 陈俊强, 马海林, 刘方春, 刘丙花, 刘幸红, 司东霞. 印度梨形孢定殖策略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19-126. | 
| [12] | 郭巨先, 李桂花, 符梅, 刘县明, 罗文龙, 骆善伟, 刘玉涛. 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产量品质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20-27. | 
| [13] | 蔡雅琪, 包天莉, 焦晓光. 东北黑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9): 39-45. | 
| [14] | 朱诗君, 王丽丽,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卢晓红. 微生物菌剂菌肥对西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48-53. | 
| [15] | 刘金灵, 张亚茹, 王宇光, 耿贵.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60-66.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