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3): 119-126.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43
武明雅1(), 陈俊强2(
), 马海林2, 刘方春2, 刘丙花2, 刘幸红2, 司东霞1
收稿日期:
2022-04-02
修回日期:
2022-08-15
出版日期:
2023-01-25
发布日期:
2023-02-01
作者简介:
武明雅,女,1997年出生,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通信地址: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42号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Tel:0530-88557780,E-mail:1300265357@qq.com。
基金资助:
WU Mingya1(), CHEN Junqiang2(
), MA hailin2, LIU Fangchun2, LIU Binghua2, LIU Xinghong2, SI Dongxia1
Received:
2022-04-02
Revised:
2022-08-15
Online:
2023-01-25
Published:
2023-02-01
摘要:
为揭示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与寄主植物共生及促生作用的原理,综述了印度梨形孢定殖策略和促生机制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印度梨形孢形态和功能特点;定殖的过程、策略及影响因素;促进寄主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其机制。印度梨形孢在植物根系定殖进化出了高度特异性的策略,其梨形的厚垣孢子能够定殖在成熟的细胞中,但不会引起植物的胁迫,最终达到真菌定殖和植物生长的平衡状态。印度梨形孢定殖成功后发挥其生物生长调节器的作用,通过不同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和花朵发育,提高种子、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指出研究印度梨形孢的定殖策略,需要综合宿主的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框架;印度梨形孢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需要结合宏基因组等先进技术综合研究;印度梨形孢相关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配方稳定性、产品产业化和保质期等问题。
武明雅, 陈俊强, 马海林, 刘方春, 刘丙花, 刘幸红, 司东霞. 印度梨形孢定殖策略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19-126.
WU Mingya, CHEN Junqiang, MA hailin, LIU Fangchun, LIU Binghua, LIU Xinghong, SI Dongxia. Colonization Strategy and Growth Promotion Mechanism of Serendipita indica: Research Progres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3): 119-126.
名称 | 类型 | 分类 | 共生方式 | 培养方式 | 寄主范围 | 作用 |
---|---|---|---|---|---|---|
丛枝菌根真菌 | 内生真菌 | 接合菌门 | AM菌根 | 不能离体 培养 | 不能与莎草科、苋科、灯芯草科、 石竹科、藜科等共生 | 促进生长,提高耐受性和抗病性 |
根瘤菌 | 内生细菌 | 变形菌门 | 根瘤 | 不能离体 培养 | 与豆科植物高度专化 | 共生固氮 |
印度梨 形孢 | 内生真菌 | 担子菌门 | 梨形 厚垣孢子 | 离体易培养 | 目前发现能与12个科 约150种植物共生 | 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品质;促进花朵发育; 提高耐受性和抗病性;土壤修复 |
名称 | 类型 | 分类 | 共生方式 | 培养方式 | 寄主范围 | 作用 |
---|---|---|---|---|---|---|
丛枝菌根真菌 | 内生真菌 | 接合菌门 | AM菌根 | 不能离体 培养 | 不能与莎草科、苋科、灯芯草科、 石竹科、藜科等共生 | 促进生长,提高耐受性和抗病性 |
根瘤菌 | 内生细菌 | 变形菌门 | 根瘤 | 不能离体 培养 | 与豆科植物高度专化 | 共生固氮 |
印度梨 形孢 | 内生真菌 | 担子菌门 | 梨形 厚垣孢子 | 离体易培养 | 目前发现能与12个科 约150种植物共生 | 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品质;促进花朵发育; 提高耐受性和抗病性;土壤修复 |
植物材料 | 植物年龄 | 培养条件 | 促生作用 (处理/对照) | 品质 (处理/对照) | 文献 |
---|---|---|---|---|---|
非洲万寿菊 (Tagetus erecta L.) | 幼苗 | 大田中直接浇灌Si菌液 | 花朵数量和鲜花总体产量增加 | 提高叶绿素含量 | [ |
“秋香”杂交兰花 (Cymbidium ssp.) | 幼苗 | 培养基共培养Si与兰花60天 | Fw 53%,60%(whole plant) Length 58%,67%(root) | 提高植株根系和叶片 中的矿质元素 (N,P,K,Ca) | [ |
文心兰 (Oncidium hybridum) | 幼苗 | 培养基中共培养Si和文心兰 | high70% Fw 96% | [ | |
毛喉鞘蕊花 (Coleus forskohlii) | 幼苗 | 2% Si菌量混合土样中 | 花期提前7天 | 提高花序数量和长度 | [ |
植物材料 | 植物年龄 | 培养条件 | 促生作用 (处理/对照) | 品质 (处理/对照) | 文献 |
---|---|---|---|---|---|
非洲万寿菊 (Tagetus erecta L.) | 幼苗 | 大田中直接浇灌Si菌液 | 花朵数量和鲜花总体产量增加 | 提高叶绿素含量 | [ |
“秋香”杂交兰花 (Cymbidium ssp.) | 幼苗 | 培养基共培养Si与兰花60天 | Fw 53%,60%(whole plant) Length 58%,67%(root) | 提高植株根系和叶片 中的矿质元素 (N,P,K,Ca) | [ |
文心兰 (Oncidium hybridum) | 幼苗 | 培养基中共培养Si和文心兰 | high70% Fw 96% | [ | |
毛喉鞘蕊花 (Coleus forskohlii) | 幼苗 | 2% Si菌量混合土样中 | 花期提前7天 | 提高花序数量和长度 | [ |
[1] |
doi: 10.1128/AEM.65.6.2741-2744.1999 URL |
[2] |
楼兵干, 孙超, 蔡大广. 印度梨形孢的多种功能及其应用前景[J]. 植物保护学报, 2007(6):653-656.
|
[3] |
doi: 10.1007/s11104-010-0319-0 URL |
[4] |
|
[5] |
doi: 10.1007/s11274-011-0852-x URL |
[6] |
doi: 10.1111/j.1365-2672.2011.05062.x URL |
[7] |
doi: 10.1016/j.soilbio.2011.11.006 URL |
[8] |
|
[9] |
doi: 10.1016/j.scienta.2015.09.032 URL |
[10] |
|
[11] |
doi: 10.1016/j.pmpp.2021.101708 URL |
[12] |
MOJGAN, RABIEY, IHSAN, et al. Potential ecological effects of Piriformospora indica, a possible biocontrol agent, in UK agricultural systems[J]. Biological control, 2017, 104:1-9.
doi: 10.1016/j.biocontrol.2016.10.005 URL |
[13] |
doi: 10.1016/j.pmpp.2019.02.010 URL |
[14] |
doi: 10.15835/nbha48111761 URL |
[15] |
doi: 10.1007/s13199-009-0009-y URL |
[16] |
doi: 10.1073/pnas.0605697103 URL |
[17] |
|
[18]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5502 URL |
[19] |
doi: 10.1104/pp.111.900420 URL |
[20] |
doi: 10.1111/j.1365-313X.2007.03028.x URL |
[21] |
doi: 10.1111/j.1469-8137.2012.04275.x URL |
[22] |
doi: 10.1007/s00253-012-4506-1 URL |
[23] |
吴金丹, 陈乾, 刘晓曦, 等. 印度梨形孢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探[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2):200-207.
doi: 10.3969/j.issn.1001-7216.2015.02.012 |
[24] |
doi: 10.1007/s005720100115 URL |
[25] |
doi: 10.1016/j.scienta.2007.01.018 URL |
[26] |
doi: 10.1016/j.bcab.2018.03.012 URL |
[27] |
赵建华, 杨亚珍. 印度梨形孢显著提升四九黄菜心的产量和品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1):18-23.
|
[28] |
王慧俐, 郑积荣, 郑晓冬. 印度梨形孢对芹菜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17(6):124-130.
|
[29] |
杨亚珍, 陈玉子, 董社琴, 等. 印度梨形孢对莴苣增产提质效果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1):164-167.
|
[30] |
于秋鹏, 符世雄, 胡生会, 等. 印度梨形孢对威芋5号脱毒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7):17-20.
|
[31] |
潘锐, 邓晶, 胡爱兵, 等. 印度梨形孢促进棉花幼苗生长及诱导提高苗期抗旱性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5):249-256,261.
|
[32] |
doi: 10.20546/ijcmas.2017.611.233 URL |
[33] |
吕祥涛, 黄旭萍, 王勇, 等. 印度梨形孢与杂交兰共生效应研究[J]. 东南园艺, 2020, 8(3):20-24.
|
[34] |
刘慧春, 李明江, 金亮, 等. 印度梨形孢对文心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636-639.
|
[35] |
doi: 10.4161/psb.7.1.18574 URL |
[36] |
doi: 10.1007/s11104-018-3624-7 URL |
[37] |
|
[38] |
doi: 10.3389/fmicb.2018.01646 URL |
[39] |
doi: 10.1038/s41598-017-08715-2 URL |
[40] |
doi: 10.1094/MPMI-05-10-0110 URL |
[41] |
doi: 10.1016/j.plaphy.2013.06.005 URL |
[42] |
doi: 10.4161/psb.5.12.14112 URL |
[43] |
|
[44] |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2051 URL |
[45] |
|
[46] |
doi: 10.1016/j.cj.2016.10.002 URL |
[47] |
徐泽凌, 陈复旦, 毛碧增. 印度梨形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1):1505-1508.
|
[48]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84920 URL |
[49] |
|
[50] |
doi: 10.1007/s13199-011-0114-6 URL |
[51] |
doi: 10.1007/s11274-013-1263-y URL |
[1] | 黄颖博, 罗凡, 龚雪蛟, 王迎春, 李兰英, 刘东娜, 尧渝.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88-96. |
[2] | 郭巨先, 李桂花, 符梅, 刘县明, 罗文龙, 骆善伟, 刘玉涛. 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产量品质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20-27. |
[3] | 敖远, 杨成德, 郭庄园, 蔡锋锋, 崔凌霄. 枯草芽孢杆菌262XY2'菌肥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42-48. |
[4] | 赵双梅, 刘宪斌, 李红梅, 董文彩, 沈健萍, 包金美, 梁芳, 鲁美. 云南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88-95. |
[5] | 徐翎清, 李佳佳, 常晓, 张云龙, 刘大丽. 土壤氮矿化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97-101. |
[6] | 王丽霞, 殷晓敏, 刘永霞, 连子豪, 王必尊, 何应对. 间作韭菜模式下番木瓜根区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66-76. |
[7] | 李佳欢, 王晓慧, 姜明国, 宋福强, 常伟.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印度梨形孢培养基[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02-109. |
[8] | 晁赢, 付钢锋, 阎祥慧, 杭中桥, 杨全刚, 王会, 潘红, 娄燕宏, 诸玉平. 有机肥对作物品质、土壤肥力及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103-107. |
[9] | 范雅琦, 王亚南, 霍瑞轩, 姚涛, 杨珍平, 乔月静, 郭来春. 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与线虫群落的互作研究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108-113. |
[10] | 洪慈清, 孙语遥, 莫雯婧, 方云, 陈芳容, 桂芳泽, 关雄, 潘晓鸿. 茶叶浸取液制备的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56-63. |
[11] | 杜倩, 李琳, 刘铁男, 梁素钰. 复合菌肥对盐渍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38-43. |
[12] | 魏加弟, 王永芬, 何翔, 杨佩文, 俞艳春, 郑泗军, 徐胜涛.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7): 90-97. |
[13] | 邢起铭, 金文杰, 周利斌, 李文建, 刘瑞媛, 马建忠. 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46-52. |
[14] | 杨潇湘, 黄小琴, 张蕾, 张重梅, 鲜贇曦, 周西全, 刘勇.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解淀粉芽孢杆菌Bam22在油菜体内的定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 125-130. |
[15] | 于会丽, 徐变变, 徐国益, 邵微, 高登涛, 司鹏. 生物有机肥对苹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 32-3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