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3): 88-96.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167
        
               		黄颖博1,2( ), 罗凡1,2, 龚雪蛟1,2(
), 罗凡1,2, 龚雪蛟1,2( ), 王迎春1, 李兰英1, 刘东娜1, 尧渝1
), 王迎春1, 李兰英1, 刘东娜1, 尧渝1
                  
        
        
        
        
    
收稿日期:2022-03-09
									
				
											修回日期:2022-06-03
									
				
									
				
											出版日期:2023-01-25
									
				
											发布日期:2023-02-01
									
			作者简介:黄颖博,女,1989年出生,四川泸县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水肥利用研究。通信地址:610066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居寺20号,Tel:028-84504436,E-mail:yingbohuang@163.com。
基金资助:
        
               		HUANG  Yingbo1,2( ), LUO  Fan1,2, GONG  Xuejiao1,2(
), LUO  Fan1,2, GONG  Xuejiao1,2( ), WANG  Yinchun1, LI  Lanying1, LIU  Dongna1, YAO  Yu1
), WANG  Yinchun1, LI  Lanying1, LIU  Dongna1, YAO  Yu1
			  
			
			
			
                
        
    
Received:2022-03-09
									
				
											Revised:2022-06-03
									
				
									
				
											Online:2023-01-25
									
				
											Published:2023-02-01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评价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农业生产中,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农业生产发展和推广有机肥的基本政策下,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利于全面、客观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健康的意义。中国自20世纪70、80年代,布局了一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对土壤微生物研究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构建群落结构方面的积极效应,探讨了有机培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总的来说,有机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特征,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比,增加古菌、固氮微生物和氨氧化微生物等功能微生物菌群丰度,抑制土壤病原菌的活性,从而起到提高土壤碳氮代谢活性和维护土壤健康的作用。有机肥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途径主要是引起土壤pH、养分含量、团聚结构、酶的活性等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自身携带的外源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施用有机肥时应综合考虑土壤条件、作物类型和肥料种类等因素。今后,可以通过新的生物技术深入挖掘微生物功能特性及作用机制,同时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微生物肥料,充分发挥微生物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土壤健康微生物指标的开发和验证,深入开展土壤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黄颖博, 罗凡, 龚雪蛟, 王迎春, 李兰英, 刘东娜, 尧渝.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88-96.
HUANG Yingbo, LUO Fan, GONG Xuejiao, WANG Yinchun, LI Lanying, LIU Dongna, YAO Yu. Effects of Organic Fertilizer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Progres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3): 88-96.
| 供试土壤 |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方式 | pH | 处理 | 微生物生物量 碳变化 | 微生物生物量 氮变化 | 参考文献 | |||||||
|---|---|---|---|---|---|---|---|---|---|---|---|---|---|---|
| 黄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水田 (稻田) | 6.6 | 不施肥 | 0 | 0 | [ | |||||||
| 化肥 | +3.72% | +43.8% | ||||||||||||
| 单施有机肥 | +53.5% | +106.6% | ||||||||||||
| 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 +35.7% | +69.2% | ||||||||||||
| 高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 +64.0% | +98.4% | ||||||||||||
| 红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水田 (稻田) | 6.9 | 不施肥 | 0 | 0 | [ | |||||||
| 有机无机配施 | +60.2% | +60.4% | ||||||||||||
| 红黄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旱地 (茶园) | 5.19 | 不施肥 | 0 | 0 | [ | |||||||
| 化肥 | -34.3% | -31.1% | ||||||||||||
| 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 | -4.5% | -4.5% | ||||||||||||
| 全量有机肥 | +104.7% | +21.4 | ||||||||||||
| 全量化肥+豆科绿肥 | +142.5% | +29.5% | ||||||||||||
| 供试土壤 |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方式 | pH | 处理 | 微生物生物量 碳变化 | 微生物生物量 氮变化 | 参考文献 | |||||||
| 潮土 | 温带大陆性 气候 | 旱地轮作 (小麦—玉米) | 7.58 | 不施肥 | 0 | - | [ | |||||||
| 化肥 | -4.4% | - | ||||||||||||
| 有机肥 | 3.7% | - | ||||||||||||
| 有机无机配施(测土配方) | 36.6% | - | ||||||||||||
| 有机无机配施(农户习惯) | 21.5% | - | ||||||||||||
| 黑垆土 | 温带季风气候 | 旱地 (小麦连作) | 8.10 | 不施肥 | 0 | 0 | [ | |||||||
| 氮磷肥 | -5.6% | 176% | ||||||||||||
| 单施有机肥 | +31.1% | 662% | ||||||||||||
| 氮肥+有机肥 | - | 442% | ||||||||||||
| 磷肥+有机肥 | +46.6% | 326% | ||||||||||||
| 氮磷肥+有机肥 | +34.5% | 355% | ||||||||||||
| 沼泽土,潮土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旱地 (棉花连作) | 8.44 | 不施肥 | 0 | 0 | [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28.7%~+92.9% | +0.7%~+1.1% | ||||||||||||
| 灰漠土,壤土 | 9.32 | 不施肥 | 0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28.6%~+127.9% | +12.3%~+83.9% | ||||||||||||
| 灰漠土,砂土 | 8.75 | 不施肥 | 0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39.2%~+146.3% | +25.2%~+148.8% | ||||||||||||
| 供试土壤 |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方式 | pH | 处理 | 微生物生物量 碳变化 | 微生物生物量 氮变化 | 参考文献 | |||||||
|---|---|---|---|---|---|---|---|---|---|---|---|---|---|---|
| 黄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水田 (稻田) | 6.6 | 不施肥 | 0 | 0 | [ | |||||||
| 化肥 | +3.72% | +43.8% | ||||||||||||
| 单施有机肥 | +53.5% | +106.6% | ||||||||||||
| 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 +35.7% | +69.2% | ||||||||||||
| 高量有机无机肥配施 | +64.0% | +98.4% | ||||||||||||
| 红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水田 (稻田) | 6.9 | 不施肥 | 0 | 0 | [ | |||||||
| 有机无机配施 | +60.2% | +60.4% | ||||||||||||
| 红黄壤 | 亚热带 季风气候 | 旱地 (茶园) | 5.19 | 不施肥 | 0 | 0 | [ | |||||||
| 化肥 | -34.3% | -31.1% | ||||||||||||
| 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 | -4.5% | -4.5% | ||||||||||||
| 全量有机肥 | +104.7% | +21.4 | ||||||||||||
| 全量化肥+豆科绿肥 | +142.5% | +29.5% | ||||||||||||
| 供试土壤 |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方式 | pH | 处理 | 微生物生物量 碳变化 | 微生物生物量 氮变化 | 参考文献 | |||||||
| 潮土 | 温带大陆性 气候 | 旱地轮作 (小麦—玉米) | 7.58 | 不施肥 | 0 | - | [ | |||||||
| 化肥 | -4.4% | - | ||||||||||||
| 有机肥 | 3.7% | - | ||||||||||||
| 有机无机配施(测土配方) | 36.6% | - | ||||||||||||
| 有机无机配施(农户习惯) | 21.5% | - | ||||||||||||
| 黑垆土 | 温带季风气候 | 旱地 (小麦连作) | 8.10 | 不施肥 | 0 | 0 | [ | |||||||
| 氮磷肥 | -5.6% | 176% | ||||||||||||
| 单施有机肥 | +31.1% | 662% | ||||||||||||
| 氮肥+有机肥 | - | 442% | ||||||||||||
| 磷肥+有机肥 | +46.6% | 326% | ||||||||||||
| 氮磷肥+有机肥 | +34.5% | 355% | ||||||||||||
| 沼泽土,潮土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旱地 (棉花连作) | 8.44 | 不施肥 | 0 | 0 | [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28.7%~+92.9% | +0.7%~+1.1% | ||||||||||||
| 灰漠土,壤土 | 9.32 | 不施肥 | 0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28.6%~+127.9% | +12.3%~+83.9% | ||||||||||||
| 灰漠土,砂土 | 8.75 | 不施肥 | 0 | |||||||||||
| 生物有机肥用(低量-高量) | +39.2%~+146.3% | +25.2%~+148.8% | ||||||||||||
| [1] |  | 
| [2] | 张桃林. 守护耕地土壤健康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J]. 土壤, 2021, 53(1):1-4. | 
| [3] | doi: 10.1016/j.still.2020.104648 URL | 
| [4] | doi: 10.1016/S0929-1393(00)00067-6 URL | 
| [5] | 盛丰. 康奈尔土壤健康评价系统及其应用[J]. 土壤通报, 2014, 45(6):1289-1296. | 
| [6] | 杨颖, 郭志英, 潘恺, 等. 基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农田土壤健康评价[J]. 土壤学报, 2021,1-18. | 
| [7] | doi: 10.3389/fenvs.2019.00115 URL | 
| [8] |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长三角区耕地质量评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 | 
| [9] | doi: 10.1093/femsec/fiu003 pmid: 25764529 | 
| [10] | doi: 10.1111/1462-2920.14824 pmid: 31600863 | 
| [11] | doi: 10.1038/nature13855 URL | 
| [12] | 张江周, 李奕赞, 李颖, 等. 土壤健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21,10.11766. | 
| [13] | 理鹏, 吴建强, 沙晨燕, 等. 粪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 41(09):386-396. | 
| [14] | doi: 10.1038/s41586-019-1001-1 URL | 
| [15] | doi: 10.1038/nature15743 URL |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EB/OL].[2015-02-17].  | 
| [17] | doi: 10.1038/nrmicro.2017.87 pmid: 28824177 | 
| [18] | 王海翠, 刘兆东, 李丹丹, 等. 种植模式影响施肥导致的土壤反硝化势变化及其微生物机制[J]. 土壤学报, 2021, 10.11766. | 
| [19] | doi: 10.1016/j.ecolind.2016.04.023 URL | 
| [20] | 梁文举, 董元华, 李英滨, 等.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02):719-728. | 
| [21] |  | 
| [22] | doi: 10.1186/s40168-020-00858-1 pmid: 32487269 | 
| [23] | 秦杰, 姜昕, 周晶, 等. 长期不同施肥黑土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及主效影响因子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6) :1590-1598. | 
| [24] | doi: 10.1016/j.apsoil.2015.06.010 URL | 
| [25] | doi: 10.1021/acs.analchem.8b04820 URL | 
| [26] | doi: 10.1016/j.soilbio.2015.03.028 URL | 
| [27] | doi: 10.1016/j.soilbio.2011.06.022 URL | 
| [28] | doi: 10.1007/s11104-010-0528-6 URL | 
| [29] | doi: 10.1038/s41598-018-19225-0 URL | 
| [30] | 王雅芸, 隆彦昕, 李岩, 等. 胡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和分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21, 41(14):5669-5684. | 
| [31] | 胡芳, 王芳, 韩晓增,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典型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J]. 土壤学报, 2021:10.11766. | 
| [32] | 刘平静, 肖杰, 孙本华, 等.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塿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2):307-315. | 
| [33] | doi: 10.3389/fmicb.2017.00187 pmid: 28232824 | 
| [34] | 丁建莉, 姜昕, 马鸣超,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东北黑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04):914-923. | 
| [35] | 马龙, 高伟, 栾好安, 等.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3):403-416. | 
| [36] | 姚有华, 王玉林, 姚晓华, 等. 不同种植模式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30(4):545-554. | 
| [37] | 王小玲, 马琨, 伏云珍, 等. 免耕覆盖及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890-898.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3.039 | 
| [38] | 荀卫兵, 王伯仁, 冉炜, 等. 不同施肥制度对南方旱地红壤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48(4):1-10. | 
| [39] | 郭振, 王小利, 徐虎, 等. 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5):1168-1174. | 
| [40] | 林新坚, 林斯, 邱珊莲, 等. 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1):93-101. | 
| [41] | doi: 10.1016/j.agee.2011.08.020 URL | 
| [42] | 梁远宇, 王小利, 徐明岗, 等. 不同施肥处理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10.13254. | 
| [43] | 张瑞, 张贵龙, 姬艳艳, 等.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3, 34(1):277-282. | 
| [44] | 夏文建, 柳开楼, 张丽芳, 等.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0, 58(3):628-637. | 
| [45] | 李春越, 郝亚辉, 薛英龙, 等.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8):1783-1791. | 
| [46] | 田小明, 李俊华, 王成, 等. 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 2014, 46(3):481-488. | 
| [47] |  | 
| [48] | 徐万里, 唐光木, 葛春辉, 等. 长期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 35(2):468-477. | 
| [49] | 刘红梅, 安克锐, 王慧, 等. 不同施肥措施对华北潮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10):2336-2344. | 
| [50] | 于冰, 宋阿琳, 李冬初, 等. 长期施用有机和无机肥对红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功能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6:58-65. | 
| [51] | 刘晶鑫, 迟凤琴, 许修宏, 等.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0):3066-3072. | 
| [52] | 孙家骏, 付青霞, 谷洁, 等. 生物有机肥对猕猴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829-837.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03.012 | 
| [53] | 孙薇, 钱勋, 付青霞, 等. 生物有机肥对秦巴山区核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5):1224-1233. | 
| [54] | doi: 10.1111/1462-2920.13098 pmid: 26486414 | 
| [55] | doi: 10.1016/j.soilbio.2015.12.012 URL | 
| [56] | doi: 10.1016/j.soilbio.2014.03.023 URL | 
| [57] | 王慧颖, 徐明岗, 周宝库, 等. 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J].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5):914-925. | 
| [58] | 陶磊, 褚贵新, 刘涛, 等.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长期连作棉田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21):6137-6146. | 
| [59] | doi: 10.1186/s40168-019-0647-0 URL | 
| [60] | 袁红朝, 吴昊, 葛体达, 等.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细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6):1807-1813. | 
| [61] | 邢亚薇, 李春越, 刘津, 等.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4):1351-1358. | 
| [62] | doi: 10.1038/ismej.2017.120 URL | 
| [63] | 周志成, 罗葵, 唐前君, 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蔬菜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5, 7:33-39. | 
| [64] | 罗培宇, 樊耀, 杨劲峰, 等. 长期施肥对棕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丰度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3):678-685. | 
| [65] |  | 
| [66] | 邱文静, 栾璐, 郑洁, 等. 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固氮菌群落及花生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12):2063-2072. | 
| [67] | 刘高远, 和爱玲, 杜君, 等.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1-12. | 
| [68] | 王宁, 赵亚慧, 艾玉春, 等. 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对秸秆还田的响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374-382. | 
| [69] | doi: 10.1038/ismej.2011.159 URL | 
| [70] | doi: 10.1016/j.soilbio.2013.12.014 URL | 
| [71] | doi: 10.1073/pnas.1320054111 pmid: 24639507 | 
| [72] | doi: 10.1016/j.apsoil.2019.07.009 URL | 
| [73] | 杨珍, 戴传超, 王兴祥, 等. 作物土传真菌病害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19, 56(1):12-22. | 
| [74] | 李世东, 缪作清, 高卫东.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 27(4):433-440. | 
| [75] |  | 
| [76] | 丁文娟, 曹群, 赵兰凤, 等. 生物有机肥施用期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8):1575-1582. | 
| [77] | 胡英宏, 任泽广, 杨姝钰, 等. 生物有机肥对菠萝心腐病发生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 2021,10.19675. | 
| [78] | 赵丽娅, 李文庆, 唐龙翔, 等. 有机肥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防病机理研究[J]. 土壤学报, 2015, 52(6):1383-1391. | 
| [79] | 高雪莲, 邓开英, 张鹏, 等.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6):55-60. | 
| [80] | 丁传雨, 乔焕英, 沈其荣, 等. 生物有机肥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及其机理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2):239-245. | 
| [81] | 赵兰凤, 胡伟, 刘小锋, 等.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3):423-427. | 
| [82] | 郝文雅, 沈其荣, 冉炜, 等. 西瓜和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糖和氨基酸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3):77-82. | 
| [83]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57127 URL | 
| [84] | 张叶叶, 莫非, 韩娟, 等.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21, 58(6):1381-1392. | 
| [85] |  | 
| [86] | 朱秀辉, 曾巧云, 解启来, 等. 广州市北郊蔬菜基地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及风险评估[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11):2257-2266. | 
| [87] | 曾悦, 黄红英, 吴华山. 畜禽粪污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学效应的Meta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0(5):1043-1050. | 
| [88] |  | 
| [89] | 于晓雯, 索全义, 史李萍. 外源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1(2):91-96. | 
| [90] | doi: 10.1016/j.microc.2017.02.006 URL | 
| [91] | doi: S0045-6535(16)31767-2 pmid: 27988454 | 
| [92] | doi: 10.1186/s40168-017-0385-0 URL | 
| [93] | doi: 10.1021/acs.est.0c03767 URL | 
| [94] | doi: S0301-4797(19)30528-6 pmid: 31028952 | 
| [95] | doi: S0147-6513(17)30383-4 pmid: 28645031 | 
| [96]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8.12.073 URL | 
| [97] | 庞发虎, 李晓琦, 段莉阳, 等.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解析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2:1-14. | 
| [1] | 李艳兰, 杨进成, 金红云, 罗志敏, 李祥, 李灶福, 张春帆, 胡新洲, 禹宗红, 刘坚坚, 高仕兰, 安正云, 王爱明, 蔡述江. 有机肥用量与配比对食粒豌豆3种病害防效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06-111. | 
| [2] | 武明雅, 陈俊强, 马海林, 刘方春, 刘丙花, 刘幸红, 司东霞. 印度梨形孢定殖策略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119-126. | 
| [3] | 郭巨先, 李桂花, 符梅, 刘县明, 罗文龙, 骆善伟, 刘玉涛. 微生物有机肥对芋头产量品质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 20-27. | 
| [4] | 孙慧, 吴中能, 苗婷婷, 刘俊龙, 苏晓华, 丁昌俊, 曹志华, 闫彩霞, 王涛.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36-43. | 
| [5] | 赵双梅, 刘宪斌, 李红梅, 董文彩, 沈健萍, 包金美, 梁芳, 鲁美. 云南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8): 88-95. | 
| [6] | 张梦佳, 文方芳, 张雪莲, 赵青春, 郭建明, 廖洪, 刘自飞, 朱文, 韩宝, 葛瑶科, 廖上强, 卢静. 田块尺度设施菜田土壤健康评价方法的初步构建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74-79. | 
| [7] | 张勇, 徐智, 高丽芳, 邓亚琴, 王瑞雪, 王宇蕴. 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影响新垦红壤生菜地产量因素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79-85. | 
| [8] | 沙月霞, 黄泽阳, 魏照清. 生物菌剂撒施对宁夏石嘴山盐碱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82-90. | 
| [9] | 徐翎清, 李佳佳, 常晓, 张云龙, 刘大丽. 土壤氮矿化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97-101. | 
| [10] | 任绪瑞, 王一辉, 杨红宇, 袁亮, 赵越. 农业有机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体系研究——以甘南县兴鲜村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74-79. | 
| [11] | 李伟, 徐忠华, 郑鸣洁. 淋溶及有机肥对盐碱地改良及无患子生长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32-37. | 
| [12] | 宋海云, 肖海艳, 张涛, 贺鹏, 郑树芳, 许鹏, 韦媛荣, 王文林. 澳洲坚果果皮发酵生产有机肥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38-44. | 
| [13] | 王丽霞, 殷晓敏, 刘永霞, 连子豪, 王必尊, 何应对. 间作韭菜模式下番木瓜根区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66-76. | 
| [14] | 晁赢, 付钢锋, 阎祥慧, 杭中桥, 杨全刚, 王会, 潘红, 娄燕宏, 诸玉平. 有机肥对作物品质、土壤肥力及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103-107. | 
| [15] | 曾泉, 史国英, 苏林, 叶雪莲, 胡春锦. 金针菇菌糠促进鸡粪发酵堆制生产有机肥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44-50.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