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于雪. 温度、pH值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动力学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影响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9.
|
[20] |
周润锋. 淡水池塘养殖环境亚硝酸盐氧化菌生态特征研究[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 2023.
|
[21] |
季英杰, 邓闵, 陈杰玉, 等. 发酵有机肥对主养草鱼池塘水质调控效果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42(1):171-181.
|
[22] |
叶文红. 水硬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J]. 水产养殖, 2023, 44(4):63-64.
|
[23] |
黄丽, 吴松, 覃东立, 等.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评价及与底质相关性分析[J]. 水产学杂志, 2024, 37(2):90-97.
|
[24] |
李红, 鲍玉海, 贺秀斌. 水体浊度不同测量原理的对比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3, 21(5):1-8.
|
[25] |
李艳平, 张彦浩, 吴晓晓, 等. 不同水体浊度对鳗草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44(4):35-44.
|
[26] |
SIDDIKA F, SHAHJAHAN M, RAHMAN M S. Abundance of plankton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relation to bottom soil textural types in aquaculture pon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2013, 2(1):56-60.
|
[27] |
侯明勇, 陶志英, 陈文静, 等. 不同浓度生石灰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7):158-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508
|
[28] |
孙卫明, 董双林, 赵夕旦, 等. 不同施肥组合对盐碱地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14(S1):30-34.
|
[29] |
MISCHKE C C. Winter pond fertilization can increase phytoplankton density in aquaculture ponds[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 2014, 76(1):67-71.
|
[30] |
金芳芳, 盛军庆, 洪一江, 等. 不同施肥条件下池蝶蚌养殖池塘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间的差异[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3, 37(1):88-92.
|
[31] |
宋庆洋, 米武娟, 王斌梁, 等. 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9, 43(2):415-422.
|
[32] |
张晓蕾, 王强, 张国奇, 等.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17(3):36-45.
|
[33] |
肖永辉, 王志刚, 刘曙照. 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预警模型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11):152-157.
|
[34] |
苏小妹, 薛庆举, 万翔, 等. 小型湖泊修复区与未修复区对生态修复的响应与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22, 42(1):302-312.
|
[35] |
WU F, HUANG J, QI Z, et al.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lanktonic ciliate commun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aya Bay, the South China Sea[J]. Oceanological and hydrobiological studies, 2017, 44(2):212-222.
|
[36] |
陈思, 李艺彤, 蔡文贵, 等. 虾蟹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J].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16(3):79-85.
|
[37] |
刘璐, 李学梅, 吴兴兵, 等. 青鱼—鳙生态混养池塘的氮磷收支研究[J]. 淡水渔业, 2021, 51(6):63-69.
|
[38] |
傅建军, 安睿, 朱文彬, 等. 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J]. 水产学杂志, 2024, 37(1):104-112.
|
[39] |
王朋, 徐钢春, 聂志娟, 等. 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浓度变动规律及浮游动植物的响应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2):177-183.
|
[40] |
管永晶, 刘惟潇, 田欣方, 等. 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4(2):260-267.
|
[41] |
司楠, 李文红, 程光平, 等. 不同鲢鳙配比对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45(1):114-122.
|
[42] |
张佳敏, 高健, 杨诚, 等. 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8):1848-1857.
|
[43] |
于斌, 窦强, 傅纯洁, 等. 网箱养殖鲢鳙对海陵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调查[J]. 水产养殖, 2024, 45(11):28-35.
|
[44] |
司楠, 许明珠, 董兰芳, 等. 不同鲢鳙配比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养殖效能的影响[J]. 广西科学, 2023, 30(5):899-909.
|
[1] |
赵祺, 张秀文, 于佳, 等. 安格庄水库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演替及鲢、鳙鱼产力评估[J]. 水产科学, 2022, 41(5):876-882.
|
[2] |
熊倩, 黄立成, 叶少文, 等. 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39(5):853-860.
|
[3] |
郭楠楠, 李丹丹, 陈曦, 等. 春秋两季西大洋水库生态修复示范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35(3):417-423.
|
[4] |
高欣, 景泓杰, 赵文, 等.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特征[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32(1):44-50.
|
[5] |
GARCÍA-CHICOTE J, ARMENGOL X, ROJO C. Zooplankton abundance: A neglected key ele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water quality[J]. Limnologica, 2018,69:46-54.
|
[6] |
蔡志龙, 秦美川, 赵文, 等. 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31(6):663-672.
|
[7] |
WANG L, CHEN J, SU H, et al. Is zooplankton body size an indicator of water quality in (sub) tropical reservoirs in China?[J]. Ecosystems, 2022, 25(2):308-319.
|
[8] |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等. 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14, 38(9):1421-1430.
|
[9] |
戴学华, 廉铁辉, 李雪娇. 鲢、鳙不同比例与密度放养对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J]. 海河水利, 2012(3):11-14.
|
[10]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 等. NY/T 525—2021,有机肥料[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
[11] |
赵文. 水生生物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
[12] |
胡鸿钧, 魏印心. 中国淡水藻类[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
[13] |
徐先栋, 王海华, 盛银平, 等. 太子河浮游植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J]. 水生态学杂志, 2012, 33(4):84-89.
|
[14] |
马亚梅, 景福涛, 王建国. 池塘养殖中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与改良措施[J]. 渔业致富指南, 2022(12):31-34.
|
[15] |
张勇. 施肥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池塘水质及浮游生物的影响[D]. 上海: 上海水产大学, 2019.
|
[16] |
范国兵, 丁德明. 池塘氨氮超标的危害及控制方法[J]. 湖南农业, 2023(9):27.
|
[17] |
时家辉, 于亚光, 杨普, 等. 基于微流控和比色光谱法的水产养殖海水氨氮含量检测[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 51(S1):397-404.
|
[18] |
刘辉. 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变化与鱼病发生的关系[J]. 渔业致富指南, 2020(1):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