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文政, 李亚静, 张敏, 等. 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光合、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44(4):462-471.
|
| [2] |
王鑫, 张欣欣, 米明, 等. 一次性施用氮肥对芍药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7):61-6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561
|
| [3] |
刘洋, 石慧清, 龚月桦. 硫氮配施对持绿型小麦氮素运转及叶片衰老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6):1206-1213.
|
| [4] |
魏艳丽, 王彬龙, 李瑞国, 等. 关中地区施氮量对小麦绿叶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10):85-87.
|
| [5] |
李武波, 王依惠, 姜雯, 等. 不同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7):1460-14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24
|
| [6] |
宋凌麒, 刘欢, 田丽云, 等. 减氮对小麦孕穗期植株氮素分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9):79-86.
|
| [7] |
MATTSON W J. Herbivory in relation to plant nitrogen content[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80, 11:119-161.
|
| [8] |
阚茗溪, 常旭虹, 赵广才, 等. 不同施氮处理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结构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 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20:1.
|
| [9] |
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等. 施氮对稻茬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及转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11):1334-1341.
|
| [10] |
姜瑛, 戚秀秀, 李祥剑, 等.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39(6):702-708.
|
| [11] |
戴廷波, 孙传范, 荆奇, 等.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调控[J]. 作物学报, 2005, 31(2):248-253.
|
| [12] |
姜思彤, 苏娜, 傅兆麟.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0):22-26.
|
| [13] |
姚国才, 姚金保, 杨学明, 等.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J]. 南京农专学报, 2002, 18(4):11-14.
|
| [14] |
敬樊, 李勇刚. 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5):9-13.
|
| [15] |
李龙, 李宝强, 孔令国, 等. 鲁南经济带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67(3):5-8,55.
|
| [16] |
马骏, 远晓, 费新茹, 等. 盐城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2(9):37-40.
|
| [17] |
王靖, 李宝强, 李龙, 等. 2019-2020年度国家区试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1):4-6,21.
|
| [18] |
姚金保, 姚国才, 杨学明, 等.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的产量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06(6):52-53,151.
|
| [19] |
衣政伟, 林佩佩, 袁红, 等. 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J]. 农学学报, 2021, 11(12):17-2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0-0267
|
| [20] |
李立会, 李秀全, 杨欣明.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3-81.
|
| [21] |
左宝玉, 李世仪, 匡廷云, 等. 玉米不同层次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J]. 作物学报, 1987, 13(3):213-217,267.
|
| [22] |
艾天成, 李方敏, 周治安, 等. 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相关性研究[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0(1):6-8.
|
| [23] |
FOLLETT R H, FOLLETT R F, HALVORSON A D. Use of achlrophyll meter toevaluate the nitrogen status of dryland winter wheat[J].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1992, 23(7/8):687-697.
|
| [24] |
朱新开, 盛海君, 顾晶, 等.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2):46-50.
|
| [25] |
朱丽敬. 不同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 35(4):47-51.
|
| [26] |
安霞, 张海军, 蒋方山, 等.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15(12):65-67.
|
| [27] |
董文华. 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7.
|
| [28] |
王永华, 胡卫丽, 李刘霞, 等.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33(2):301-308.
|
| [29] |
PASHTETSKIY V S, IZOTOV A M, IZMAILOVA D S. Influence of feeding by nitrogen mineral and integrated organomineral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hard wheat[J/OL].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Doi: 10.1088/1755-1315/640/2/022017.
|
| [30] |
GODEBO T, LAEKEMARIAM F, LOHA G. Nutrient uptake, us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bread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as affected by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in Keddida Gamela Woreda. Southern Ethiopia[J/OL].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2021, 10(1). Doi: 10.1186/ S40068-020-00210-4.
|
| [31] |
刘新月, 裴磊, 董双全, 等. 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3):18-24.
|
| [32] |
黄倩楠, 马尔合巴·艾司拜尔, 邹辉, 等.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60(5):1050-1058.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3.05.002
|
| [33] |
施立安, 张艳军, 沈祥宏, 等. 玉溪市小麦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8):77-79,293.
|
| [34] |
杨红燕, 徐肖, 栾海业, 等. 长江中下游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 38(3):18-22,48.
|
| [35] |
戴宝生, 吕锐玲, 胡亚珂, 等.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12):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