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星,朱德兰,杨荣慧,等.陕北山地红枣抗裂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1,28(1):82-85.
[2] 王继贵,翟玉柱.红枣裂果浆烂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河北果树,2008(6):32-33.
[3] 马学东.红枣裂果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1,2:27.
[4] 王芝学,杨丽芳.天津地区枣裂果原因初探[J].中国果树,2007(3):34-35.
[5] 李新岗,黄建,宋世德,等.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38-42.
[6] 周俊义,毛永民,申连英.枣果实显微结构与裂果关系的初步研究[A].郗荣庭,刘孟军,王文江.干果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6-267.
[7] 李克志,高中山.枣裂果机理的初步研究[J].果树学报,1990,7(4):221-226.
[8] 刘同才,刘宝轻.枣裂果的原因及预防技术[J].河北果树,2006(3):55.
[9] 卢艳清.枣抗裂种质筛选及其抗裂机理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0] 卢艳清,赵锦,刘孟军.果树裂果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2):200-204.
[11] 白文平.红枣裂果原因及防治栽培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07(3):53-54.
[12] 李鸿德,任宪中.红枣裂果病的发生及预防[J].西北园艺,2007(6):23-24.
[13] 李湘利.枣裂果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中国果树,2006(1):55-56.
[14] 朱广凯.大枣裂果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烟台果树,2008(3):55.
[15] 南娟,汪有科,李晓斌,等.陕北不同品种红枣裂果比较及抗裂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3):181-187.
[16] 高敏.陕西省佳县红枣资源现状调查[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7] 高均利.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途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8] 吴国林,杨俊强,王小原.红枣优良品种(系)抗裂性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86-89.
[19] 胡亚岚.枣裂果机理初探及防治技术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20] 韩龙,陈红萍,李文辉,等.枣果成熟期裂果天气预报指标及防止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450-453.
[21] 高京草,王长柱,高文海.从2007年枣大面积裂果谈我国枣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果树,2008(4):64-68.
[22] 朱俊峰,陈红萍,范永玲,等.红枣裂果的气候环境背景及其防御[J].科学之友,2010(10):155-156.
[23] 张凌云.秋季连阴雨对红枣裂果影响及对策[J].陕西气象,2009(2):46-48.
[24] 张世延.陕北红枣裂果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J].陕西农业科学,2012(5):162.
[25] 周运刚,张静,郑新疆.红枣裂果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