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小麦条锈病)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02-111.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71-274. [3]姜燕,霍志国,李世奎,等.全国小麦条锈病长期预报模型比较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109-113. [4]刘伟昌,陈怀亮,张雪芬,等.河南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与降水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3):24-28. [5]贾金明,张明捷,徐巧珍,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3):365-370. [6]万安民,赵中华,吴立人,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J].植物保护,2003.29(2): 5-8. [7]杨之为,商鸿生.小麦条锈病动态预测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1,24(6):45-50. [8]张旭东,尹东,万信,等. 气象条件对甘肃冬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4):28-26. [9]吕印谱,张国彦,王丽,王建敏. 2004年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原因浅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34(2): 38-41. [10]廖中元,柴勇,何正明. 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佳时期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1, 30(3): 13-14. [11]张瑞英,小麦条锈病超长期预测[J]. 植物保护, 2001, 27(6): 13-16. [12]蒲崇建,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周期流行规律及其预测方法的初步探讨[J]. 植物病理学报, 1988, 28(4): 299-302. [13]张静,洪新兰. 小麦条锈病受灾率时间序列混沌特征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33(9): 63-67. [14]胡小平,杨之为,李振岐等.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因子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9(2): 36-38. [15]强中发. 1998年青海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马尔柯夫链预测[J]. 植物保护, 1999, 25(4): 19-22. [16]黄善斌. 用Fuzzy综合决策模型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J].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17(2): 53-55. [17]廖中元,柴勇,何正明. 粉锈宁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佳时期的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1, 30(3): 13-14. [18]张旭东,尹东,万信,等. 气象条件对甘肃冬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研究[ J ]. 中国农业气象, 2003, 24 (4) : 26228. [19]贾金明. 黄河中下游小麦赤霉病气象指数的建立与应用[ J ].气象, 2002, 28 (3) : 50253. [20]贾金明,张相梅,郭明荣,等. 豫北多时效归一化棉铃虫气象预报模式[ J ]. 气象, 2007, 33 (7) : 105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