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凑贵, 姜正军, 孙先瑢. 鄂南棕红壤丘陵区作物生态适应性及种植优化设计[J]. 耕作与栽培, 1994(1):3-7. | 
																													
																						| [2] | 吴兆苏编著. 小麦育种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0:273. | 
																													
																						| [3] | 韩湘玲主编. 作物生态学[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1:16-18. | 
																													
																						| [4] | 唐永金. 作物及品种的适应性分析[J]. 作物研究, 1996(4):1-4. | 
																													
																						| [5] | 吕川根, 李霞, 宗寿余, 等.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33(3):191-205. | 
																													
																						| [6] | 邹江石, 吕川根, 胡凝, 等.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1):3563-3572. | 
																													
																						| [7] | 吕川根, 邹江石.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49(9):1635-1645. | 
																													
																						| [8] | 程式华. 中国超级稻育种现状与展望[M]. 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4. | 
																													
																						| [9] | 刘军, 江奕君, 高云, 等. 华南广适性超级常规稻株型特点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 2005(1):23-25. | 
																													
																						| [10] |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邦, 等. 超级稻育种三步法设想与实践[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1):90-94. | 
																													
																						| [11] | 杨远柱, 符辰建, 胡小淳, 等. 广适型水稻强恢复系华恢272的选育与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5:134-137. | 
																													
																						| [12] | 刘宝海. 黑龙江省粳稻育种亲本主要农艺及品质[J]. 性状的筛选及类群划分[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19(4):790-806. | 
																													
																						| [13] | 丛万彪. 东亚粳稻遗传评价(GUVA)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8):150-152. | 
																													
																						| [14] | 丛万彪. 国际协作材料在寒地稻区的引进和评价[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5):11-13. | 
																													
																						| [15] | 王秋京, 马国忠, 王萍, 等. 黑龙江省三种水稻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5):1-7. | 
																													
																						| [16] | 李帅, 杜春英. 黑龙江省农业与气候[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2:105. | 
																													
																						| [17] | 韩贵清. 中国寒地粳稻[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4-25. | 
																													
																						| [18] | 张矢, 徐一戎. 寒地稻作[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400-408. | 
																													
																						| [19] | 张矢. 黑龙江水稻[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9-35. | 
																													
																						| [20] | 孙海正.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特点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8):134-136. | 
																													
																						| [21] | 孙淑红. 从空育131的试种成功看寒地粳稻种质资源的创新[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2):134-135. | 
																													
																						| [22] | 宋成艳, 王桂玲, 辛爱华, 等.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空育131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及发病原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1):41-42. | 
																													
																						| [23] | 丛万彪. 合江19号效应及其系谱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23(9):255-258. | 
																													
																						| [24] | 左远志, 丛万彪, 辛洪梅, 等. 寒地极早熟水稻新品种育龙1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13. 1:61-62. | 
																													
																						| [25] | 刘宝海, 高世伟, 常汇琳, 等. 黑龙江省近10年审定粳稻品种现状与育种思路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 1:21-24. | 
																													
																						| [26] | 潘国君. 寒地粳稻育种[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10-15. | 
																													
																						| [27] | 关世武. 空育131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稻米, 2005. 2:13-14. | 
																													
																						| [28] | Tang S X, Wei X H, Javier E L. Int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GER Rice Germplasm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4,3(8):561-567. | 
																													
																						| [29] | 丛万彪. 国际抗冷圃(IRCTN)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6):379-382. | 
																													
																						| [30] | 聂守军, 刘宇强, 高世伟, 等. 优质高产香粳水稻新品种绥粳18育成及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10):175-176. | 
																													
																						| [31] | 吴比, 胡伟, 邢永忠. 中国水稻遗传育种历程与展望[J]. 遗传, 2018,40(10):841-857 | 
																													
																						| [32] | 应存山, 盛锦山, 罗利军, 等. 中国优异稻种资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5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