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36): 154-16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6
• 三农研究 • 上一篇
郑肖兰1(), 鲁海菊2, 崔昌华3, 郑服丛1, 谭施北1, 习金根1, 易克贤1,4(
)
收稿日期:
2022-12-16
修回日期:
2023-03-03
出版日期:
2023-12-25
发布日期:
2023-12-2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郑肖兰,女,1976年出生,广东清远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植物保护和植物营养。通信地址:571101 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Tel:0898-66969238,E-mail:orchidzh@163.com。
基金资助:
ZHENG Xiaolan1(), LU Haiju2, CUI Changhua3, ZHENG Fucong1, TAN Shibei1, XI Jingen1, YI Kexian1,4(
)
Received:
2022-12-16
Revised:
2023-03-03
Published-:
2023-12-25
Online:
2023-12-20
摘要: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 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郑肖兰, 鲁海菊,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6): 154-164.
ZHENG Xiaolan, LU Haiju, CUI Changhua, ZHENG Fucong, TAN Shibei, XI Jingen, YI Kexian. Think abou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athway of Plants Absorbing Carbon Under “Soil Degradation” and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36): 154-164.
[1] |
李幸, 奚宾. “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8):30-31.
|
[2] |
“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 搜图网[EB/OL][2022-03-26]. https://www.aisoutu.com/a/2270367.
|
[3] |
乡村振兴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路径. 今日惠州网>惠州日报数字版首页>要闻>正文[EB/OL]. http://e.hznews.com/hzrb/pc/content/202206/27/content_1009030.html, 2022-6-27.
|
[4] |
黄慧琼. 遏止全球土壤退化刻不容缓[J]. 生态经济, 2021(2):5-8.
|
[5] |
European Commission/EU Science Hub / JRC news. Land degradation threatens the well-being of people and the plane[EB/OL]. https://joint-research-centre.ec.europa.eu/jrc-news/land-degradation-threatens-well-being-people-and-planet-2018-03-28_en, 2021-1-28.
|
[6] |
土壤退化. 百科/国学经典/读书笔记摘抄[EB/OL]. http://www.mancos-co.com/article-72-84867-0.html, 2020-04-15.
|
[7] |
植物营养]海尔蒙特与柳树实验.360个人图书馆[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19/22/5640169_83604876.shtml, 2019-05-19.
|
[8] |
化肥的诞生/北京高考/化学[EB/OL]. https://www.sohu.com/a/155530275_568265, 2017-07-08.
|
[9] |
陆景陵. 植物营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
周健民. 土壤学大辞典[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
[11] |
李比希(刘更另译). 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3.
|
[12] |
郑肖兰, 崔昌华, 鲁海菊, 等. 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42(8):37-43.
|
[13] |
余泗莲, 汪美生, 孙文敬, 等. 荧光假单胞菌JD1202利用大米淀粉水解糖连续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6):191-197.
|
[14] |
高树春, 丁加军. 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吗[J]. 生物学教学, 2004(3):57.
|
[15] |
宋方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4.
|
[16] |
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 生物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17] |
唐玉海, 徐四龙. 有机化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
[18] |
科研人员发现新型光合作用.新华网[EB/OL]. https://www.sohu.com/a/235888778_267106, 2020-11-26.
|
[19] |
地球上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在距今12.5亿年前开始出现[EB/OL]. http://www.cnfossil.com/viewnews-7904.html, 2017-12-26.
|
[20] |
张新中, 章玉平. 植物生理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
[21]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室. 光合作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79.
|
[22] |
殷宏章, 沈允钢. 光合作用研究的进展[J]. 自然杂志, 1979(4):12-17.
|
[23] |
尤努斯·居玛. 植物光合作用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2):58-60,63.
|
[24] |
doi: 10.1016/S0176-1617(98)80206-X URL |
[25] |
doi: 10.1023/A:1019935208418 URL |
[26] |
|
[27] |
郭延平. 草梅离体试管苗光合作用的研究[J]. 果树科学, 2000(3):202-206.
|
[28] |
|
[29] |
|
[30] |
柏新富, 潘菲, 于迎春. 试管苗的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调节研究进展[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260-266.
|
[31] |
沙康棋E H(陈陶耕译). 植物的根外追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8.
|
[32] |
张敏. 叶面肥应用研究进展及营养机制[J]. 磷肥与复肥, 2014, 29(5):25-27.
|
[33] |
|
[34] |
陈笃生. 叶面撒布肥料[J]. 磷肥与复肥, 1997, 12(6):77-78.
|
[35] |
李小明, 龙惊惊, 周悦, 等. 叶面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3):127-130.
|
[36] |
李永旗, 李鹏程, 刘爱忠, 等. 棉花叶面施肥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15-19.
|
[37] |
王少鹏, 洪煜丞, 黄福先, 等. 叶面肥发展现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4):96-98.
|
[38] |
孙梅, 孙耿, 马颢榴, 等. 氨基酸叶面肥对不同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8(2):34-37.
|
[39] |
崔淑玲, 陈范骅, 任鹏远, 等. 高钙高钾氨基酸叶面肥在樟子松育苗中的应用[J]. 防护林科技, 2022(6):69-70.
|
[40] |
王振东, 兖攀, 陈奇凌, 等. 氨基酸叶面肥对库尔勒香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2(15):40-45.
|
[41] |
刘声传, 魏杰, 陈智雄, 等. 氨基酸叶面肥对黄化茶树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9):54-5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813 |
[42] |
刘志刚, 任红松, 胡西单·买买提, 等. 氨基酸硒叶面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59(4):874-883.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2.04.011 |
[43] |
刘庆叶, 马明, 张宗俊, 等. 化肥减施条件下土壤改良剂及氨基酸叶面肥对水果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21(24):65-68.
|
[44] |
葛建军, 程光明, 夏桂平. 叶面肥的种类与发展趋势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3):367-368.
|
[45] |
陈玉玲. 腐植酸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J]. 植物学通报, 2001, 17(1):11-16.
|
[46] |
赵飞, 张意, 张巧根, 等.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腐殖酸对老茶树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20, 43(21):14-16.
|
[47] |
陈来红. 天康源含腐殖酸水溶性叶面肥不同追肥次数对党参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10):18-21.
|
[48] |
皇甫红芳, 杨富, 李刚. 喷施含腐殖酸叶面肥对燕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21(11):169-172.
|
[49] |
赵海燕, 甘淳丹, 兰汝佳, 等. 喷施新型腐殖酸型叶面肥对小麦旗叶抗氧化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4):685-690.
|
[50] |
崔步云, 杨浩宇, 韦凤杰, 等. 含不同浓度腐殖酸的叶面肥对烟草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10):86-88,137.
|
[51] |
何孝英. 腐植酸叶面肥对柠檬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D].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8.
|
[52] |
董国靖. 冬小麦喷施腐殖酸叶面肥效果研究[J]. 腐植酸, 2015(2):40.
|
[53] |
杨玉玲, 卢晓延, 周先国, 等. 喷施含腐植酸与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对烤烟产质量的效应[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5):1966-1970.
|
[54] |
周超, 周传余, 徐婷, 等. 腐植酸液体叶面肥对大棚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9):36-38.
|
[55] |
赵敏, 王诗成, 杨晓花. 叶面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对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20, 37(8):23-24.
|
[56] |
于西芸. 不同叶面肥对油桃幼树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 25(8):18-20.
|
[57] |
张柱岐. 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8):3653-3654,3657.
|
[58] |
张柱岐. 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叶片生长及果实膨大状况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7):13393-13394,13427.
|
[59] |
毕英杰. 甲壳素光合酶在青椒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基层农技推广, 2021, 9(6):30-31.
|
[60] |
赵中亭, 许向阳, 张志恒, 等. 几种生物叶面肥喷施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棉花科学, 2018, 40(3):18-23.
|
[61] |
张运红, 杨红燕, 杨占平, 等. 不同叶面肥对花生光合特性与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6(4):386-392.
|
[62] |
赵娜. 不同设施草莓香气物质分析及品质提升措施筛选[D]. 天津: 天津农学院, 2020.
|
[63] |
赵海蓓. 锌肥和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20.
|
[64] |
朱陈宇. 海藻酸叶面肥在不同品种生菜上的应用效果[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 26(4):48-49.
|
[65] |
齐兴国, 桑茂鹏. 海藻酸叶面肥在黄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1):64-65.
|
[66] |
刘政波, 张春阁, 刘宁, 等. 5种叶面肥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斑枯病防治研究[J]. 特产研究, 2018, 40(1):9-12.
|
[67] |
刘林, 张江周, 王斌, 等. 香蕉果指喷施叶面肥对其外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12):2204-2209.
|
[68] |
孙聪伟, 陈展, 牛帅科, 等. 有机叶面肥对巨峰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6, 20(5):28-30.
|
[69] |
石其伟. 含海藻酸可溶性叶面肥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7):1007-1008.
|
[70] |
邹云昌, 姜家山, 张在扬, 等. 五种叶面肥对次郎甜柿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J]. 热带农业科技, 2014, 37(3):31-32.
|
[71] |
陈绍彬, 储春荣. 海藻酸叶面肥对冠玉枇杷品质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4):130,132.
|
[72] |
周英, 陈振德, 王海华, 等. 海藻叶面肥对菠菜和不结球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1):69-72.
|
[73] |
桂丕, 陈娴, 廖宗文, 等. 不同氮水平下有机碳对蕹菜碳氮代谢及生长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6, 53(3):746-756.
|
[74] |
王金华, 沈燕. “华绿”腐植质水溶性肥料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 2013(4):123.
|
[75] |
祝阅武, 李慧芳. 纳米腐植质破解土壤修复难题[J]. 经济, 2016(22):90-92.
|
[76] |
高霞, 陈殿有, 王德爽. 液体腐植质肥应用效果研究[J]. 北京农业, 2007(12):24-26.
|
[77] |
尤四海. 黄腐酸生物有机肥玉米肥效试验与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2):42-43.
|
[78] |
孙海燕, 孙义卓, 周娈, 等.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生物肥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和玉米干物质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33(3):677-684.
doi: 10.13287/j.1001-9332.202203.014 |
[79] |
梁智慧, 张立秋, 王兴. 黄腐酸有机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21(8):20-21.
|
[80] |
盖学峰, 孙学军, 宁士峰. 黄腐酸水溶性有机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17(9):15.
|
[81] |
朱福磊, 叶生, 谢克妍. 水稻应用黄腐酸有机肥效果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6(11):22-23.
|
[82] |
王琴, 李顺, 黄启滨. 黄腐酸有机肥料在水稻上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16(4):30-31.
|
[83] |
刘涛. 黄腐酸有机肥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15,(6):14-15.
|
[84] |
doi: 10.1038/s41598-020-74218-2 |
[85] |
doi: 10.1038/s41598-019-48620-4 pmid: 31427666 |
[86] |
doi: 10.1038/s41598-022-11555-4 |
[87] |
doi: 10.1038/s41598-021-89246-9 pmid: 33976273 |
[88] |
doi: 10.1038/s41598-020-73291-x |
[89] |
doi: 10.1038/s43016-022-00584-x pmid: 37118141 |
[90] |
doi: 10.1038/s41598-022-22715-x pmid: 36273038 |
[91] |
doi: 10.1038/s41598-020-63925-5 |
[92] |
doi: 10.1038/s41598-021-83576-4 pmid: 33594152 |
[93] |
doi: 10.1038/s41598-021-87663-4 |
[94] |
doi: 10.1038/s41598-021-01426-9 pmid: 34754009 |
[95] |
|
[96] |
doi: 10.1038/s41598-020-65749-9 |
[97] |
周家昊, 孙万春, 俞巧钢, 等. 3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9(1):79-85.
|
[98] |
张纪利, 魏茳越, 王景, 等. 高碳基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病害、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20):117-124.
|
[99] |
王源, 朱毓蓉, 欧阳铖人, 等.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农田土壤肥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20, 51(4):1003-1009.
|
[100] |
金宏鑫, 裴占江, 李淑芹, 等.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1):92-95.
|
[101] |
李鸣雷, 谷洁, 高华, 等. 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植株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9):6
|
[102] |
张成兰, 刘春增, 李本银, 等. 有机肥对大豆生产效应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18):25-28.
|
[103] |
朱峰, 梅红艳, 肖斌斌, 等. 有机肥深翻深施对柑橘生产的影响[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 25(10):25-27.
|
[104] |
郭恒, 纳添仓, 苏旺, 等. 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 2022(3):93-96.
|
[105] |
张志林, 秦和生, 梁影, 等.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三华李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51(5):135-138.
|
[106] |
doi: 10.1080/01904167.2021.1936022 URL |
[107] |
谷端银, 焦娟, 刘中良, 等. 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大拱棚早春西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9(23):48-56.
|
[108] |
赵佐平, 段敏, 同延安. 不同施肥技术对不同生态区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34(5):158-165.
|
[109] |
赵佐平, 同延安. 不同施肥处理对富士苹果产量、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4):26-34.
|
[110] |
doi: 10.1038/s41598-019-56954-2 pmid: 31932626 |
[111] |
陈雪梅, 王冀川, 石元强, 等. 生物有机肥在作物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21, 41(17):11-16.
|
[112] |
邱尧, 刘备, 何霖, 等.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3):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9020032 |
[113] |
徐建军, 龚滇鹏. CM生物有机肥在一季晚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0):16-17,19.
|
[114] |
张睿, 刘党校. 氮磷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13(4):543-547.
|
[115] |
唐继伟, 徐久凯, 温延臣, 等. 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11):1827-1834.
|
[116] |
康勇建, 赵宝平, 孙雯, 等.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1):59-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231 |
[117] |
孙全平, 彭君, 秦基伟, 等.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9):164-166.
|
[118] |
李晓龙. 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复垦土壤肥力及饲草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太谷: 山西农业大学, 2016.
|
[119] |
|
[120] |
刘宝云, 孙萌萌, 赵亚楠, 等. 生物黄腐酸肥料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腐植酸, 2018(1):41-44.
|
[121] |
王振津, 王冀川. 生物有机液体肥在麦田中的喷施效果[J]. 新疆农业科技, 2020(6):10-11.
|
[122] |
王家宝, 孙义祥, 李虹颖, 等. 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6):6-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00100021 |
[123] |
王东升, 黄忠阳, 吴旭东, 等.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J]. 土壤, 2021, 53(2):299-304.
|
[124] |
doi: 10.1016/j.jpba.2021.113951 URL |
[125] |
刘彩云, 陈朵花, 刘金阳, 等. 含腐植酸生物有机肥的工艺优化及应用效果研究[J]. 腐植酸, 2019(1):27-31.
|
[126] |
张强, 郭晓霞, 田露, 等. 化肥减施下生物有机肥对甜菜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糖料, 2021, 43(2):55-60.
|
[127] |
王家宝, 孙义祥, 李虹颖, 等. 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5):173-175.
|
[128] |
doi: 10.1016/j.geoderma.2020.114730 URL |
[129] |
常肖锐, 叶项宇, 王政, 等. 生物有机肥研究及应用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2):145-148.
|
[130] |
柏琼芝, 肖石江, 王晓瑞, 等.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 2019, 8(2):158-165.
|
[131] |
闫鹏科, 常少刚, 孙权, 等.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5):112-118.
|
[132] |
包慧芳, 王宁, 侯敏, 等.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57(3):545-552.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3.019 |
[133] |
孙桂兰, 冯克云, 赵欣欣, 等.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57(4):762-769.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20.04.023 |
[134] |
张培, 胡栋, 陈曦, 等. 不同生物有机肥在大棚番茄上施用效果初报[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 36(8):61-63.
|
[135] |
田家明, 张冠初, 罗庄田, 等.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发育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20, 49(1):66-71.
|
[136] |
|
[137] |
张国顺, 朱徐燕, 楼玲, 等.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有机肥对丝瓜产量与抗病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5):900-903.
|
[138] |
张长坤, 刘娟, 刘凯, 等. 生物有机肥在西瓜生产化肥减施上的应用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8):161-162,180.
|
[139] |
何东霞, 颉建明, 何志学, 等.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生理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29(6):958-967.
|
[140] |
程彦弟, 吴宏亮, 冯海萍. 活性生物有机肥在露地娃娃菜种植中的肥效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3):38-41.
|
[141] |
吴茂前, 段申荣, 范先鹏, 等. 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腐植酸, 2020(4):33-38.
|
[142] |
刘丽辉, 杨盼盼, 田俊岭, 等.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46(11):69-77.
|
[143] |
刘汉军, 刘蕾, 刘轶豪, 等.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91-96.
|
[144] |
蔡射霞, 徐永忠. 生物有机肥肥效机理及其应用发展探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8):150,158.
|
[145] |
廖宗文, 毛小云, 刘可星. 有机碳肥对养分平衡的作用初探——试析植物营养中的碳短板[J]. 土壤学报, 2014, 51(3):656-659.
|
[146] |
刘千里. 有机碳肥,对农业到底有多重要[J]. 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6(496):64-67.
|
[147] |
李瑞波, 李群良. 有机碳肥知识问答[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
[148] |
廖宗文, 雷锋文, 毛小云. 有机碳养分组合的肥效研究初报——养分平衡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新课题[C]. 2016国际农业生物刺激剂大会(ICAB)暨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会刊, 2016:5.
|
[149] |
卫尤明, 雷锋文, 廖宗文, 等. 有机碳养分组合的肥效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20, 35(3):44-47.
|
[150] |
桂丕, 廖宗文, 汪立梅, 等. 弱光照条件下有机碳营养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 46(4):936-939.
|
[151] |
冯定邦, 黄继川, 彭智平, 等. 淹涝胁迫后施用不同有机碳(氮)营养对水稻主要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46(12):2106-2111.
|
[152] |
孙克君, 赵冰, 卢其明, 等. 活化磷肥的磷素释放特性、肥效及活化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8):1722-1729.
|
[153] |
廖宗文, 刘可星, 毛小云. 腐植酸的三大作用----有机营养、活化、微生态调控及其技术开发[J]. 腐植酸, 2012(6):7-10.
|
[154] |
陈串, 孙保平, 张建锋, 等. 有机碳菌剂对4种植物肥料利用率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4):272-276,284.
|
[155] |
王燕萍, 吴祖斌, 田光辉, 等. 有机碳肥在水稻育秧上试验效果的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2):114.
|
[156] |
柳沈辉, 伍俊为, 黄裕钧, 等. 有机碳对嘉宝果地上部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 14(3):177-180.
|
[157] |
赖根伟, 叶飞林, 胡双台. 有机碳肥对香榧幼林生长影响研究初报[J]. 林业科技, 2017, 42(4):10-12.
|
[158] |
陈秀莲, 魏晓琼, 吴德淼. 液态有机碳肥对蕹菜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菜, 2014, 34(12):67-69.
|
[159] |
向清慧, 肖汉乾, 杨坤, 等. 有机碳肥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20, 34(166):196-200.
|
[160] |
朱昌雄, 李瑞波. 液态有机碳肥概述[J]. 磷肥与复肥, 2013, 28(4):16-18.
|
[161] |
王百顺, 刘保成. 有机碳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7):17-18.
|
[162] |
刘保成, 王百顺. 有机碳肥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现代农业, 2019(4):20-21.
|
[163] |
罗寅辉, 叶松波, 刘家乐, 等. 有机碳肥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 39(2):27-30.
|
[164] |
蒋宇仙, 向清慧, 黄杰, 等. 施用液态有机碳肥对低温胁迫烟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7(4):399-405.
|
[165] |
蓝林, 刘芸渟, 莫碧霞, 等. 不同C/N有机碳肥对铝矿复垦地土壤肥力和桑树生长的影响[J]. 广西蚕业, 2021, 58(2):37-41.
|
[166] |
孙蕾. 作物叶面施用有机碳肥的碳效应及促生作用[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167] |
樊保宁, 丘立杭, 游建华, 等. 有机碳肥对糖料甘蔗生长、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53(7):1893-1898.
|
[168] |
孙蕾, 索全义, 赵海宏, 等. 弱光照下喷施有机碳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21, 49(1):65-70.
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1.01.10 |
[169] |
谢振兴, 毛立彦, 龙凌云, 等. 有机碳肥对保罗兰睡莲开花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10):117-118,149.
|
[170] |
钟宏科, 沈丽英, 施刘砚. 生物有机碳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J]. 磷肥与复肥, 2020, 35(1):47-48.
|
[171] |
付红梅, 曹华, 温从育. 有机碳肥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 44(3):31-34.
|
[172] |
葛顺峰. 苹果园土壤碳氮比对植株----土壤系统氮素平衡影响的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173] |
蒋泽. 有机肥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与建议[J]. 黑龙江粮食, 2022,(9):114-116.
|
[1] | 任海英, 郑静梦, 史伟, 吴昊娣, 王康强, 俞明全, 王震铄, 王琦. 微生态制剂改良土壤对凋萎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153-157. |
[2] | 杨苔, 于慧颖, 卢立明, 付海燕, 李国良, 代文龙, 刘春光, 杨峰山, 马玉堃. 促生潜力玉米种子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16-23. |
[3] | 刘玉平, 刘贵峰, 赵额尔德木图, 陈明宇, 马金慧, 梁慧.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52-56. |
[4] | 陈高霖, 麦咏芯, 张冬青, 吕梦雨, 李霞. 抗生素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机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63-70. |
[5] | 吴楚鹏, 盛建东, 胡雨彤, 成志慧, 杨鹏飞. 新疆沙雅县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71-78. |
[6] | 杨青青, 刘可群, 刘凯文, 孙晨, 肖玮钰. 湖北省设施农业风灾风险时空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143-152. |
[7] | 李斐然, 王永奇. 林麝分布区可饲用野生植物叶营养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119-126. |
[8] | 孙梅婷, 李良涛, 王倩, 张晓华, 赵艳丽. 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空间格局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27-36. |
[9] | 苑明睿, 杨峰山, 蔡柏岩, 付海燕, 刘春光. 农业土壤碳汇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37-42. |
[10] | 宋宏恩, 姜常宜, 李树超, 孙兆明. 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度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43-50. |
[11] | 赵首萍, 肖文丹, 陈德, 叶雪珠, 张棋, 伍少福, 胡静, 高娜, 黄淼杰. 基于土壤质量和稻米安全的稻田重金属钝化效果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51-62. |
[12] | 刘瑜, 李萍, 赵凯丽, 闫实, 刘继培, 刘磊, 郭宁.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芹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63-68. |
[13] | 沈建国, 粟贵俊, 楼玲, 何林海, 胡康赢. 洗盐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养分含量及蔬菜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69-73. |
[14] | 高伯行, 夏同勇, 王光飞, 马艳, 徐烨红. 新沂水蜜桃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的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33-39. |
[15] | 黄文镜, 杨树华, 葛红, 寇亚平, 赵鑫, 贾瑞冬, 陈己任. AMF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55-6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