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6): 156-16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32
• 农业信息·科技教育 • 上一篇
收稿日期:2024-01-11
									
				
											修回日期:2024-04-20
									
				
									
				
											出版日期:2024-06-05
									
				
											发布日期:2024-05-3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高婧,女,1995年出生,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通信地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金颖西街18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Tel:020-87564526,E-mail:1070096914@qq.com。
基金资助:
        
               		GAO  Jing1,2( ), QIN  Mengfan2, LI  Kun2(
), QIN  Mengfan2, LI  Kun2( ), LI  Wu2(
), LI  Wu2( )
)
			  
			
			
			
                
        
    
Received:2024-01-11
									
				
											Revised:2024-04-20
									
				
									
				
											Published:2024-06-05
									
				
											Online:2024-05-30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以图和表的形式对有关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文章的文献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共收集到1976—2022年间收录在CNKI数据库的中文文献782篇及WoS数据库的英文文献2140篇。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CNKI数据库在此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玉米籽粒、根系等产量性状相关的遗传研究和QTL定位、配合力遗传效应及杂交种产量性状关联分析等,WoS数据库主要关注产量性状QTL定位、非生物因子调控玉米形态来影响产量的生理生态研究。研究发现,在21世纪之前,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形态指标的生理生态研究,之后逐步重点扩增到影响产量表达的分子机制挖掘方向。总体来讲,有关玉米产量遗传特性研究的热点在未来仍可能趋向于调控产量性状遗传表达的基因挖掘、多组学等分析,以及非生物因子影响产量因子表达的生理生态等研究这2个模块。作者、机构合作关系可视化网络图显示,国内间合作相对密切,国内外合作相对不足。此外,2个数据库中收录文献排名及被引用频次等数据表明,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这一方向在中国有较好的研究热度,但成果突出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有待加强,因此建议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并加大国内外团队的合作力度,以增强国内玉米产量性状遗传解析的实力,提高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与认可度。
高婧, 秦梦凡, 李坤, 李武. 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6): 156-164.
GAO Jing, QIN Mengfan, LI Kun, LI Wu.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Traits in Maiz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6): 156-164.
| 文献题目 | 第一作者 | 来源期刊 | 发表年份 | 被引频次 | 
|---|---|---|---|---|
|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 向道权 | 《遗传学报》 | 2001 | 398 | 
|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 袁力行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 236 | 
|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梁晓玲 | 《玉米科学》 | 2001 | 183 | 
|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杨俊品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 174 | 
|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 | 吴敏生 | 《植物学报》 | 2000 | 165 | 
| 《Yield potential, yield stability and stress tolerance in maize》[ | Tollenaar M |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2 | 543 | 
| 《ARGOS8 variants generated by CRISPR-Cas9 improve maize grain yield under fiel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 Shi J R |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2017 | 494 | 
| 《Two cytosolic glutamine synthetase isoforms of maize are specifically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grain production》[ | Martin A | 《Plant Cell》 | 2006 | 414 | 
|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changes over time in maize yield dependency on nitrogen uptake and associated nitrogen efficiencies: A review》[ | Ciampitti I A |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12 | 368 | 
| 《Mapping QTLs regulating morpho-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yield: Case studies, shortcomings and perspectives in drought-stressed maize》[ | Tuberosa R | 《Annals of Botany》 | 2002 | 352 | 
| 文献题目 | 第一作者 | 来源期刊 | 发表年份 | 被引频次 | 
|---|---|---|---|---|
|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 向道权 | 《遗传学报》 | 2001 | 398 | 
|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 | 袁力行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 236 | 
|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梁晓玲 | 《玉米科学》 | 2001 | 183 | 
|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杨俊品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 174 | 
|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 | 吴敏生 | 《植物学报》 | 2000 | 165 | 
| 《Yield potential, yield stability and stress tolerance in maize》[ | Tollenaar M |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2 | 543 | 
| 《ARGOS8 variants generated by CRISPR-Cas9 improve maize grain yield under fiel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 Shi J R |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2017 | 494 | 
| 《Two cytosolic glutamine synthetase isoforms of maize are specifically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grain production》[ | Martin A | 《Plant Cell》 | 2006 | 414 | 
|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changes over time in maize yield dependency on nitrogen uptake and associated nitrogen efficiencies: A review》[ | Ciampitti I A |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12 | 368 | 
| 《Mapping QTLs regulating morpho-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yield: Case studies, shortcomings and perspectives in drought-stressed maize》[ | Tuberosa R | 《Annals of Botany》 | 2002 | 352 | 
| 排名 | 姓名 | 数量 | 占比/% | 排名 | 姓名 | 数量 | 占比/% | 
|---|---|---|---|---|---|---|---|
| 1 | Li Yu | 34 | 1.59 | 6 | Shi Yunsu | 28 | 1.31 | 
| 2 | Wang Tianyu | 33 | 1.54 | 7 | Li Xinhai | 27 | 1.26 | 
| 3 | Yan Jianbing | 30 | 1.40 | 8 | Tang Jihua | 27 | 1.26 | 
| 4 | Li Chunhui | 29 | 1.36 | 9 | Pan Guangtang | 26 | 1.21 | 
| 5 | Melchinger A E | 28 | 1.31 | 10 | Song Yanchun | 26 | 1.21 | 
| 排名 | 姓名 | 数量 | 占比/% | 排名 | 姓名 | 数量 | 占比/% | 
|---|---|---|---|---|---|---|---|
| 1 | Li Yu | 34 | 1.59 | 6 | Shi Yunsu | 28 | 1.31 | 
| 2 | Wang Tianyu | 33 | 1.54 | 7 | Li Xinhai | 27 | 1.26 | 
| 3 | Yan Jianbing | 30 | 1.40 | 8 | Tang Jihua | 27 | 1.26 | 
| 4 | Li Chunhui | 29 | 1.36 | 9 | Pan Guangtang | 26 | 1.21 | 
| 5 | Melchinger A E | 28 | 1.31 | 10 | Song Yanchun | 26 | 1.21 | 
| 排名 | 机构 | 数量 | 占比/% | 
|---|---|---|---|
| 1 | 四川农业大学 | 68 | 8.70 | 
| 2 | 河南农业大学 | 65 | 8.31 | 
| 3 | 中国农业大学 | 59 | 7.54 | 
| 4 | 吉林农业大学 | 50 | 6.39 | 
| 5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49 | 6.27 | 
| 6 | 沈阳农业大学 | 31 | 3.96 | 
| 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8 | 3.58 | 
| 8 | 河北农业大学 | 25 | 3.20 | 
| 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25 | 3.20 | 
| 10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23 | 2.94 | 
| 排名 | 机构 | 数量 | 占比/% | 
|---|---|---|---|
| 1 | 四川农业大学 | 68 | 8.70 | 
| 2 | 河南农业大学 | 65 | 8.31 | 
| 3 | 中国农业大学 | 59 | 7.54 | 
| 4 | 吉林农业大学 | 50 | 6.39 | 
| 5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49 | 6.27 | 
| 6 | 沈阳农业大学 | 31 | 3.96 | 
| 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8 | 3.58 | 
| 8 | 河北农业大学 | 25 | 3.20 | 
| 9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25 | 3.20 | 
| 10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23 | 2.94 | 
| 序号 | 机构 | 数量 | 占比/% | 
|---|---|---|---|
| 1 | Consultative Group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 224 | 10.47 | 
| 2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64 | 7.66 | 
| 3 | International Maize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 146 | 6.82 | 
| 4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40 | 6.54 | 
| 5 |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 133 | 6.21 | 
| 6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31 | 6.12 | 
| 7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116 | 5.42 | 
| 8 | Iowa State University | 88 | 4.11 | 
| 9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85 | 3.97 | 
| 10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78 | 3.64 | 
| 序号 | 机构 | 数量 | 占比/% | 
|---|---|---|---|
| 1 | Consultative Group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 224 | 10.47 | 
| 2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64 | 7.66 | 
| 3 | International Maize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 146 | 6.82 | 
| 4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40 | 6.54 | 
| 5 |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 133 | 6.21 | 
| 6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31 | 6.12 | 
| 7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116 | 5.42 | 
| 8 | Iowa State University | 88 | 4.11 | 
| 9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85 | 3.97 | 
| 10 |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78 | 3.64 | 
| 序号 | 期刊名称 | 数量 | 占比/% | 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 | 分区 | 
|---|---|---|---|---|---|
| 1 | 《Crop Science》 | 167 | 7.80 | 2.5 | Q2 | 
| 2 | 《Maydica》 | 138 | 6.45 | 0.7 | Q4 | 
| 3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20 | 5.61 | 5.7 | Q1 | 
| 4 | 《Euphytica》 | 115 | 5.37 | 2.1 | Q2 | 
| 5 |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102 | 4.77 | 6.8 | Q1 | 
| 6 | 《Plos One》 | 48 | 2.24 | 3.8 | Q1 | 
| 7 | 《Field Crops Research》 | 46 | 2.15 | 6.9 | Q1 | 
| 8 | 《Molecular Breeding》 | 43 | 2.01 | 3.1 | Q1 | 
| 9 | 《Scientific Reports》 | 39 | 1.82 | 5.0 | Q2 | 
| 10 | 《Plant Breeding》 | 38 | 1.78 | 2.1 | Q2 | 
| 序号 | 期刊名称 | 数量 | 占比/% | 期刊5年平均影响因子 | 分区 | 
|---|---|---|---|---|---|
| 1 | 《Crop Science》 | 167 | 7.80 | 2.5 | Q2 | 
| 2 | 《Maydica》 | 138 | 6.45 | 0.7 | Q4 | 
| 3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20 | 5.61 | 5.7 | Q1 | 
| 4 | 《Euphytica》 | 115 | 5.37 | 2.1 | Q2 | 
| 5 |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102 | 4.77 | 6.8 | Q1 | 
| 6 | 《Plos One》 | 48 | 2.24 | 3.8 | Q1 | 
| 7 | 《Field Crops Research》 | 46 | 2.15 | 6.9 | Q1 | 
| 8 | 《Molecular Breeding》 | 43 | 2.01 | 3.1 | Q1 | 
| 9 | 《Scientific Reports》 | 39 | 1.82 | 5.0 | Q2 | 
| 10 | 《Plant Breeding》 | 38 | 1.78 | 2.1 | Q2 | 
| [1] | 王楠, 王树星, 张乐, 等.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23-27. | 
| [2] | 吴菲菲, 滕延福. 玉米产量性状的统计分析及遗传力估计[J]. 农业装备技术, 2022(4):27-28,31. | 
| [3] | 王满.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 [4] | 邱均平, 刘国徽. 基于期刊作者耦合的学科知识聚合研究[J]. 情报杂志, 2014(4):17-22. | 
| [5] |  | 
| [6] | 王伟, 白军红, 张玲, 等. 基于CiteSpace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氮循环影响的文献计量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1):76-85. | 
| [7] | 杨勇, 杨友清. 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对COVID-19的研究总结与思考——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计量分析[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3(6):119-131. | 
| [8] | 谢瑶, 唐研, 刘霞, 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玉米逆境胁迫机制研究进展分析[J].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2):112-124. | 
| [9] | 刘连华, 欧阳威, 何孟常, 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锑对农作物影响研究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22(10):4798-4806. | 
| [10] | 邱均平, 杨思洛, 宋艳辉. 知识交流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2):78-89. | 
| [11] | 向道权, 曹海河, 曹永国, 等.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J]. 遗传学报, 2001(8):778-784. | 
| [12] | 袁力行, 傅骏骅, 刘新芝, 等. 利用分子标记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6):6-1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0-33-6-9-15 | 
| [13] | 梁晓玲, 阿布来提, 冯国俊, 等.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 2001(1):16-20. | 
| [14] | 杨俊品, 荣廷昭, 向道权, 等.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05(2):188-196. | 
| [15] | 吴敏生, 戴景瑞.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J]. 植物学报, 2000(6):600-604. | 
| [16] |  | 
| [17] | doi: 10.1111/pbi.12603 pmid: 27442592 | 
| [18] |  | 
| [19] |  | 
| [20] |  | 
| [21] | 孔祥智, 李愿. 国际合作社研究十年(2012—2022)——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24(3):45-58. | 
| [22] | 高凯.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2):95-98. | 
| [23] | 徐方廷, 黄锐, 王秉. 国家安全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2011—2021年)——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9):46-51. | 
| [24] | 李晋毅, 张蕾华.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水库水源地重金属污染可视化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3):88-97. | 
| [25] | 包平, 周露. 基于CiteSpace的学科服务可视化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7):40-43. | 
| [26] |  | 
| [27] |  | 
| [1] | 何国和, 陈海斌, 杜建军, 张伟丽, 郭丽华, 胡益波, 颜肇华, 张婧.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粤西地区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8. | 
| [2] | 程玉静, 王小秋, 葛礼姣, 仇亮, 翟彩娇, 宋旭东, 张振良, 王系艨. 糯玉米食味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57-164. | 
| [3] | 李倩, 张养利, 闫苗苗, 郝双奎, 聂耸, 孙杰, 曹三潮, 王娜. 播期播量氮肥三因子对‘渭麦9号’群体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5-29. | 
| [4] | 侯梦媛.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山东省棉花产量预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37-41. | 
| [5] | 刘瑜, 闫实, 赵凯丽, 于跃跃, 韩宝, 张静, 郭宁. 不同磷水平设施菜田上结球生菜的适宜施磷量推荐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55-59. | 
| [6] | 范珊珊, 陈娟, 吴长春, 王睿, 张新刚, 陈小慧, 高飞, 吴文强. 海藻酸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60-65. | 
| [7] | 丁豪, 高海涛, 毕香君, 李升东.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9-19. | 
| [8] | 杨治伟, 钱爱萍, 张炜, 曹秀霞. 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5. | 
| [9] | 张世杰, 杨波, 王宾刚, 刘云, 张喜峰, 王文丽, 王泽理, 李山. 有机肥对渭北旱塬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38-46. | 
| [10] | 张正珍, 慕瑞瑞, 王佳, 徐灿, 陈永伟, 张战胜, 吴宏亮, 康建宏. 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47-56. | 
| [11] | 戴欣钰, 刘聪, 李琪, 德吉卓玛, 吴东丽. 基于闪烁通量和土壤水分的春玉米干旱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68-73. | 
| [12] | 展文洁, 周犇, 朱林星, 王敏, 朱长太, 沈其荣, 郭世伟.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肥力及杭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8-117. | 
| [13] | 马晓玲, 周焱博, 袁杰, 张建军, 贾立亭. 阳泉市玉米生育期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18-122. | 
| [14] | 刘迪, 施秋萍, 蒋琴杰, 唐鑫, 李黄开媚, 安丰轩, 陈恩海. 基于CiteSpace的杀虫剂对昆虫亚致死效应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35-143. | 
| [15] | 王雨菡, 陈莲, 张培珍, 李高聪, 王振江, 唐翠明, 林森, 罗国庆, 钟建武, 李智毅, 王圆.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4-154.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