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大河, Stocker T, 259名作者和TSU(驻伯尔尼和北京).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P].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1):1-6.
|
[2] |
龙腾刚. 气候变化下的环境影响评估及监测方法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 37(3):77-79.
|
[3] |
王岩, 王昊, 崔鹏, 等. 气候变化的灾害效应与科学挑战[J]. 科学通报, 2024, 69(2):286-300.
|
[4] |
杜健勋, 黄一帆. 气候变化风险的系统不确定性及其规范因应[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6):73-83.
|
[5] |
张强, 杨金虎, 王朋岭, 等.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学通报, 2023, 68(14):1814-1828.
|
[6] |
张强, 杨金虎, 马鹏里, 等.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重要环境影响[J]. 干旱气象, 2023, 41(3):351-35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3-0351
|
[7] |
田佳西.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演变趋势及其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23.
|
[8] |
丁一汇, 柳艳菊, 徐影, 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成因及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3, 38(6):551-562.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3.027
|
[9] |
张厚喧. 我国种植制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有关问题[J]. 中国农业气象, 2000, 21(2):11-14.
|
[10] |
朴英姬. 气候变化下的全球粮食安全:传导机制与系统转型[J]. 世界农业, 2023(10):16-26.
|
[11] |
华淑惠, 邓思盟, 车智敏, 等. 玉米种植气候条件及气象服务措施分析[J]. 种子科技, 2024, 42(4):140-142.
|
[12] |
李婷. 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分析[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10):76-77.
|
[13] |
齐冲, 张大为, 王楠. 气候要素变化对辽宁省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34(21):78-80.
|
[14] |
陈亦玲, 昝糈莉, 牟妍桦, 等. 气候变化下东北玉米种植风险及适宜品种空间布局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23, 35(5):48-62.
|
[15] |
宋天媛, 雷振东, 张星星, 等. 气候变化背景下冀西北半干旱区玉米水分盈亏变化特征[J]. 现代农业科技, 2024(7):124-128.
|
[16] |
韩智博. 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21.
|
[17] |
许瀚林, 刘瑶, 袁晓峰, 等. 气候变化对冀西北青贮玉米种植布局影响的预测[J]. 作物杂志, 2020(1):124-129.
|
[18] |
李亮. 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西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时空演变及干旱指标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19] |
周忠文, 刘英, 张谋草, 等.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陇东塬区旱作粮食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5-6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179
|
[20] |
周忠文, 张谋草, 刘英, 等. 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春玉米灌浆速度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94-9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268
|
[21] |
周忠文, 焦美龄, 段金省.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105-110.
|
[22] |
周忠文, 刘英, 张谋草, 等.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4):87-92.
|
[23] |
刘英, 周忠文, 昔小丽, 等. 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7):169-1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546
|
[24] |
居辉, 熊伟, 许吟隆,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5, 31(10):1340-1343.
|
[25] |
国家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27-31.
|
[26] |
郭海英, 李宗䶮, 杨兴国.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相关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3):141-145.
|
[27] |
郭海英.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要素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22(2):123-126.
|
[28] |
施雅风, 沈永平, 李栋梁, 等.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J]. 第四纪研究, 2003, 23(2):152-164.
|
[29] |
王鹏祥, 何金海, 郑有飞, 等. 近44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干湿特征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18(6):769-775.
|
[30] |
张强, 张存杰, 白虎志, 等.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总体暖干化,局部出现暖湿迹象[J]. 干旱气象, 2010, 28(1):1-7.
|
[31] |
韩永翔, 董安祥, 王卫东.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22(4):3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