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5): 117-12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129
梁燕1(), 张岚晶1, 苏利军1(
), 张志杰1, 张彩云2
收稿日期:
2025-02-24
修回日期:
2025-08-20
出版日期:
2025-09-05
发布日期:
2025-09-16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梁燕,女,1977年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生态农业气象。通信地址:01002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世纪西街金桥二路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Tel:0471-4348050,E-mail:liangyan409@163.com。
基金资助:
LIANG Yan1(), ZHANG Lanjing1, SU Lijun1(
), ZHANG Zhijie1, ZHANG Caiyun2
Received:
2025-02-24
Revised:
2025-08-20
Published:
2025-09-05
Online:
2025-09-16
摘要: 揭示气候变化对苜蓿生产的影响,为开展苜蓿生产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呼和浩特市1960—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数据,2023、2024年苜蓿生育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气候资源(温度、降水、积温)对苜蓿物候、茬次及灌溉需求的综合影响,为区域苜蓿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实证支撑。研究采用趋势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苜蓿返青期、春播最早发芽期、越冬期最低气温、各茬次积温及不同生长阶段灌溉需水量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 a来,苜蓿返青期、春播最早发芽期分别提前15.5、19 d,越冬期最低气温上升4.8℃,生长期积温增加274.9℃;前2茬降水适配度仅0.2~0.3,灌溉需水量大,后2茬适配度达0.7,灌溉需水量显著降低。气候变暖使苜蓿返青期提前7~10 d、生育期延长15~20 d;降水集中度上升导致灌溉需求时空差异显著,进而推动苜蓿茬次由“2茬为主”向“3茬常态化”转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2%~15%。研究结果可为苜蓿生产中高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指导。
梁燕, 张岚晶, 苏利军, 张志杰, 张彩云. 呼和浩特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苜蓿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5): 117-125.
LIANG Yan, ZHANG Lanjing, SU Lijun, ZHANG Zhijie, ZHANG Caiyun. Variations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Resources of Hohhot and Its Impact on Alfalfa Productio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5): 117-125.
年份 | 项目 | 第1茬 | 第2茬 | 第3茬 | 第4茬 |
---|---|---|---|---|---|
2023年 | 日期(月.日) | 4.6—6.4 | 6.5—7.3 | 7.4—8.6 | 8.7—10.7 |
积温/℃ | 866.1 | 679.6 | 818.8 | 1162.4 | |
累积积温/℃ | 866.1 | 1545.7 | 2364.5 | 3526.9 | |
2024年 | 日期(月.日) | 3.20—5.19 | 5.20—6.17 | 6.18—7.19 | 7.20—8.28 |
积温/℃ | 875.4 | 637.8 | 736.3 | 923.2 | |
累积积温/℃ | 875.4 | 1513.2 | 2249.5 | 3064.5 | |
平均值 | 日期(月.日) | 3.29—5.27 | 5.28—6.25 | 6.26—7.28 | 7.29—9.16 |
积温/℃ | 870.8 | 658.7 | 777.6 | 1042.8 | |
累积积温/℃ | 870.8 | 1529.5 | 2307.0 | 3295.7 |
年份 | 项目 | 第1茬 | 第2茬 | 第3茬 | 第4茬 |
---|---|---|---|---|---|
2023年 | 日期(月.日) | 4.6—6.4 | 6.5—7.3 | 7.4—8.6 | 8.7—10.7 |
积温/℃ | 866.1 | 679.6 | 818.8 | 1162.4 | |
累积积温/℃ | 866.1 | 1545.7 | 2364.5 | 3526.9 | |
2024年 | 日期(月.日) | 3.20—5.19 | 5.20—6.17 | 6.18—7.19 | 7.20—8.28 |
积温/℃ | 875.4 | 637.8 | 736.3 | 923.2 | |
累积积温/℃ | 875.4 | 1513.2 | 2249.5 | 3064.5 | |
平均值 | 日期(月.日) | 3.29—5.27 | 5.28—6.25 | 6.26—7.28 | 7.29—9.16 |
积温/℃ | 870.8 | 658.7 | 777.6 | 1042.8 | |
累积积温/℃ | 870.8 | 1529.5 | 2307.0 | 3295.7 |
茬次 | 项目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日期(月.日) | 4.17—6.12 | 4.17—6.12 | 4.15—6.10 | 4.9—6.7 | 4.9—6.5 | 4.6—6.3 |
天数/d | 57 | 57 | 57 | 60 | 58 | 59 | |
第2茬 | 日期(月.日) | 6.13—7.10 | 6.13—7.12 | 6.11—7.10 | 6.8—7.6 | 6.6—7.4 | 6.4—7.2 |
天数/d | 28 | 30 | 30 | 29 | 29 | 29 | |
第3茬 | 日期(月.日) | 7.11—8.12 | 7.13-8.14 | 7.11—8.12 | 7.7—8.7 | 7.5—8.5 | 7.3—8.2 |
天数/d | 33 | 33 | 33 | 32 | 32 | 31 | |
第4茬 | 日期(月.日) | 8.13—10.1 | 8.15—10.6 | 8.13—10.1 | 8.8—9.19 | 8.6—9.16 | 8.3—9.11 |
天数/d | 50 | 53 | 50 | 43 | 42 | 40 |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日期(月.日) | 10.2—10.23 | 10.7—10.22 | 10.2—10.26 | 9.20—10.28 | 9.17—10.28 | 9.12—10.27 |
天数/d | 22 | 16 | 25 | 39 | 42 | 46 |
茬次 | 项目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日期(月.日) | 4.17—6.12 | 4.17—6.12 | 4.15—6.10 | 4.9—6.7 | 4.9—6.5 | 4.6—6.3 |
天数/d | 57 | 57 | 57 | 60 | 58 | 59 | |
第2茬 | 日期(月.日) | 6.13—7.10 | 6.13—7.12 | 6.11—7.10 | 6.8—7.6 | 6.6—7.4 | 6.4—7.2 |
天数/d | 28 | 30 | 30 | 29 | 29 | 29 | |
第3茬 | 日期(月.日) | 7.11—8.12 | 7.13-8.14 | 7.11—8.12 | 7.7—8.7 | 7.5—8.5 | 7.3—8.2 |
天数/d | 33 | 33 | 33 | 32 | 32 | 31 | |
第4茬 | 日期(月.日) | 8.13—10.1 | 8.15—10.6 | 8.13—10.1 | 8.8—9.19 | 8.6—9.16 | 8.3—9.11 |
天数/d | 50 | 53 | 50 | 43 | 42 | 40 |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日期(月.日) | 10.2—10.23 | 10.7—10.22 | 10.2—10.26 | 9.20—10.28 | 9.17—10.28 | 9.12—10.27 |
天数/d | 22 | 16 | 25 | 39 | 42 | 46 |
茬次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51.5 | 49.6 | 42.5 | 52.5 | 53.3 | 45 |
第2茬 | 50.1 | 53.6 | 65 | 47.2 | 54.5 | 50.8 |
第3茬 | 119.2 | 122.7 | 104 | 132.6 | 85.8 | 105.1 |
第4茬 | 118.3 | 113.9 | 83.1 | 95.9 | 95.6 | 95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21.8 | 12.1 | 20.3 | 32.4 | 48.6 | 65.9 |
生长季 | 360.9 | 351.9 | 314.9 | 360.6 | 337.8 | 361.8 |
非生长季 | 31.3 | 38.4 | 32.4 | 32.9 | 36.6 | 21.9 |
全年 | 392.2 | 390.3 | 347.3 | 393.5 | 374.4 | 383.7 |
茬次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51.5 | 49.6 | 42.5 | 52.5 | 53.3 | 45 |
第2茬 | 50.1 | 53.6 | 65 | 47.2 | 54.5 | 50.8 |
第3茬 | 119.2 | 122.7 | 104 | 132.6 | 85.8 | 105.1 |
第4茬 | 118.3 | 113.9 | 83.1 | 95.9 | 95.6 | 95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21.8 | 12.1 | 20.3 | 32.4 | 48.6 | 65.9 |
生长季 | 360.9 | 351.9 | 314.9 | 360.6 | 337.8 | 361.8 |
非生长季 | 31.3 | 38.4 | 32.4 | 32.9 | 36.6 | 21.9 |
全年 | 392.2 | 390.3 | 347.3 | 393.5 | 374.4 | 383.7 |
茬次 | 项目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灌溉需水量/mm | 198.5 | 200.4 | 207.5 | 197.5 | 196.7 | 205 |
适配度 | 0.21 | 0.20 | 0.17 | 0.21 | 0.21 | 0.18 | |
第2茬 | 灌溉需水量/mm | 119.9 | 116.4 | 105 | 122.8 | 115.5 | 119.2 |
适配度 | 0.29 | 0.32 | 0.38 | 0.28 | 0.32 | 0.30 | |
第3茬 | 灌溉需水量/mm | 30.8 | 27.3 | 46 | 17.4 | 64.2 | 44.9 |
适配度 | 0.79 | 0.82 | 0.69 | 0.88 | 0.57 | 0.70 | |
第4茬 | 灌溉需水量/mm | 31.7 | 36.1 | 66.9 | 54.1 | 54.4 | 55 |
适配度 | 0.79 | 0.76 | 0.55 | 0.64 | 0.64 | 0.63 |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灌溉需水量/mm | 88.2 | 97.9 | 89.7 | 77.6 | 61.4 | 44.1 |
适配度 | 0.20 | 0.11 | 0.18 | 0.29 | 0.44 | 0.60 | |
生长季 | 灌溉需水量/mm | 469.1 | 478.1 | 515.1 | 469.4 | 492.2 | 468.2 |
适配度 | 0.43 | 0.42 | 0.38 | 0.43 | 0.41 | 0.44 | |
非生长季 | 灌溉需水量/mm | 43.7 | 36.6 | 42.6 | 42.1 | 38.4 | 53.1 |
适配度 | 0.42 | 0.51 | 0.43 | 0.44 | 0.49 | 0.29 | |
全年 | 灌溉需水量/mm | 512.8 | 514.7 | 557.7 | 511.5 | 530.6 | 521.3 |
适配度 | 0.43 | 0.43 | 0.38 | 0.43 | 0.41 | 0.42 |
茬次 | 项目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2019年 |
---|---|---|---|---|---|---|---|
第1茬 | 灌溉需水量/mm | 198.5 | 200.4 | 207.5 | 197.5 | 196.7 | 205 |
适配度 | 0.21 | 0.20 | 0.17 | 0.21 | 0.21 | 0.18 | |
第2茬 | 灌溉需水量/mm | 119.9 | 116.4 | 105 | 122.8 | 115.5 | 119.2 |
适配度 | 0.29 | 0.32 | 0.38 | 0.28 | 0.32 | 0.30 | |
第3茬 | 灌溉需水量/mm | 30.8 | 27.3 | 46 | 17.4 | 64.2 | 44.9 |
适配度 | 0.79 | 0.82 | 0.69 | 0.88 | 0.57 | 0.70 | |
第4茬 | 灌溉需水量/mm | 31.7 | 36.1 | 66.9 | 54.1 | 54.4 | 55 |
适配度 | 0.79 | 0.76 | 0.55 | 0.64 | 0.64 | 0.63 | |
末茬刈割后再生期 | 灌溉需水量/mm | 88.2 | 97.9 | 89.7 | 77.6 | 61.4 | 44.1 |
适配度 | 0.20 | 0.11 | 0.18 | 0.29 | 0.44 | 0.60 | |
生长季 | 灌溉需水量/mm | 469.1 | 478.1 | 515.1 | 469.4 | 492.2 | 468.2 |
适配度 | 0.43 | 0.42 | 0.38 | 0.43 | 0.41 | 0.44 | |
非生长季 | 灌溉需水量/mm | 43.7 | 36.6 | 42.6 | 42.1 | 38.4 | 53.1 |
适配度 | 0.42 | 0.51 | 0.43 | 0.44 | 0.49 | 0.29 | |
全年 | 灌溉需水量/mm | 512.8 | 514.7 | 557.7 | 511.5 | 530.6 | 521.3 |
适配度 | 0.43 | 0.43 | 0.38 | 0.43 | 0.41 | 0.42 |
[1] |
李昊.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链力”十足[N]. 农民日报,2023-05-15(001).
|
[2] |
翟钦奇. 建链强链, 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3-04-07(006).
|
[3] |
林克剑, 陶雅, 梅花, 等. 优质苜蓿高质量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11-14.
|
[4] |
云艳芳, 李海珍, 苗青, 等. 为国家“奶罐”“肉库”和“粮仓”贡献呼和浩特力量[N]. 呼和浩特日报(汉),2023-06-06(006).
|
[5] |
IPCC.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
[6] |
郭燕, 杜志雄.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6):96-106.
|
[7]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1-11.
|
[8] |
胡琦, 潘学标, 邵长秀, 等. 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2):119-227.
|
[9] |
普宗朝, 张山清, 吉春容, 等. 气候变化对新疆哈密瓜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 11(2):115-122.
|
[10] |
卢欣石. 中国苜蓿审定品种秋眠性研究[J]. 中国草地, 1998(3):1-5.
|
[11] |
丁一汇, 柳艳菊, 徐影, 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成因及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3, 38(6):551-562.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3.027 |
[12] |
顾润源. 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2:22-57.
|
[13] |
梁燕, 魏玉荣. 呼和浩特市区1951—2010年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4):144-150.
|
[14] |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等. 苜蓿的起源与传播考述[J]. 草业学报, 2019, 28(6):204-212.
doi: 10.11686/cyxb2018324 |
[15] |
杨青川, 孙彦. 中国苜蓿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33(6):95-101.
|
[16] |
|
[17] |
王运涛, 于林清, 王富贵, 等. 11份苜蓿材料的抗倒春寒性及生产性能比较[J]. 中国草地学报, 2013, 35(5):34-39.
|
[18] |
|
[19] |
|
[20] |
杨青川. 苜蓿种植区划及品种指南[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7-14.
|
[21] |
朱万斌. 紫花苜蓿品种区划指标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2:37-54.
|
[22] |
易鹏. 紫花苜蓿气候生态区划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4:67-88.
|
[23] |
|
[24] |
高亮之,
|
[25] |
朱玉洁. 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4:8-51.
|
[26] |
|
[27] |
刘玉华. 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36.
|
[28] |
|
[29] |
王晓龙, 杨曌, 李红, 等. 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对低温的响应[J].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44(7):79-86.
|
[30] |
雷文韬. 中高海拔地区苜蓿种子种植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 2021, 39(24):34-35.
|
[31] |
普宗朝, 张山清, 瓦哈提, 等. 近56年乌鲁木齐市青草期水热气候条件时空变化[J]. 草业科学, 2018, 35(7):1602-1613.
|
[32] |
|
[33] |
全国畜牧总站. 苜蓿燕麦科普系列丛书:苜蓿种植篇[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00-104.
|
[34] |
孙洪仁, 杨晓洁, 吴雅娜, 等. 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J]. 草业科学, 2017, 34(6):1272-1277.
|
[35] |
孙洪仁, 杨晓洁, 陈真, 等. 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J]. 草地学报, 2017, 25(6):1227-1231.
|
[36] |
王树廷. 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统计方法[J]. 气象, 1982(6):29-30.
|
[37] |
陈万隆. 农业气候指标保证率的理论计算[J]. 西藏农业科技, 1979(4):21-28.
|
[38] |
胡良平, 胡纯严, 周诗国, 等. SAS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1-114.
|
[39] |
裴喜春, 薛河儒. SAS及应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81-116,121-127.
|
[40] |
史纪安, 刘玉华, 韩清芳, 等. 紫花苜蓿物候期与热量调价的关系[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6):39-46.
|
[41] |
刘琪源, 董世魁, 肖建南, 等. 非生长季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2, 42(10):4021-4029.
|
[1] | 王秋京, 马国忠, 翟墨, 初征, 曲辉辉, 姜丽霞.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序变化特征及影响差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110-118. |
[2] | 胡启瑞, 吉春容, 高健. 库尔勒香梨生长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91-97. |
[3] | 张新刚. 气候变暖对豫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沁阳市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98-106. |
[4] | 旦增塔庆, 土登群培, 次珍, 益西央宗, 尼玛仓决, 桑旦, 多吉顿珠. 种植年限对西藏河谷地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4): 69-78. |
[5] | 丁金阳, 肖晶晶, 李正泉, 金亮, 章永辉, 张立波, 何靓. 基于气候分析的早稻适宜播种期研究——以绍兴市柯桥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4): 1-7. |
[6] | 邵青龙, 马西青, 魏俊梅, 王万蓉, 姚小琴, 吴玉蓉, 张栋海, 邵明. 引进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图木舒克垦区的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3): 117-124. |
[7] | 陆蝶, 胡奕, 王新, 单霖格, 王文浩, 赵宝龙, 杨合龙. 木醋液浸种对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2): 126-133. |
[8] | 王亚婷, 吴志岐, 张连花, 王鲜丽.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马铃薯气候适宜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8): 150-157. |
[9] | 邱美娟, 刘布春, 刘园, 王一舟. 中国两大苹果主产区积冷量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106-116. |
[10] | 李如来, 冯鹏, 郑海燕,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蒋佰福, 姜雪琪.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22-126. |
[11] | 周弘媛, 张立波, 章永辉, 甄国凝, 黄鲁鑫. 浙江省早稻生育期(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99-109. |
[12] | 霍锦, 余惠乔, 张仕明, 黄玖君. 新疆巴州地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区划[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2): 135-142. |
[13] | 樊献政, 王鹏凯, 张娟, 林明华, 杨金玲, 张翠英. 招远地区2023年苹果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0): 89-93. |
[14] | 雷有宏, 雷占娇, 张莹, 马宁, 虎文娟, 任得萍. 1980—2022年青海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9): 87-95. |
[15] | 杨佳鑫, 刘立强, 周伟权, 张迎春, 刘嫒, 秦伟. 基于Maxent的吐哈盆地枣适生区预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8): 119-12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