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吉成, 赵彩霞, 叶发慧, 李亚鑫, 刘德梅, 刘瑞娟, 沈裕虎, 张怀刚, 陈文杰. 基于农艺性状解析乐都长辣椒种质分化情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29-34. |
[2] |
杨艺炜, 刘晨, 魏佩瑶, 李英梅. 陕西省甘薯病毒病害(SPVD)发生现状及种类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3): 109-115. |
[3] |
李婷婷, 陈红. 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抗褐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12-21. |
[4] |
毛思帅, 李仁崑, 周继华, 王俊英. 种植密度对北方设施叶用甘薯茎尖、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7): 13-18. |
[5] |
姚肖健, 张雄坚, 姚祝芳, 罗忠霞, 王章英, 黄立飞, 房伯平, 杨义伶. 甘薯种质资源盆栽保存基质的筛选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28-37. |
[6] |
邝瑞彬, 杨敏, 周陈平,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西番莲细胞悬浮系建立与培养条件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92-99. |
[7] |
李瑞静, 田菊, 刘洋. 桃叶卫矛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9): 18-24. |
[8] |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禹阳, 张铅, 刘帅, 谢一芝. 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6号’的选育及育种策略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44-51. |
[9] |
孙音, 郝军, 房义福, 张谦, 姜楠南. 60Co-γ辐射对兜兰组培苗的诱变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45-52. |
[10] |
杨文静, 王占军, 甘晓燕, 何建龙, 张丽. 欧李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3): 60-65. |
[11] |
金武, 马学艳, 吕国华, 顾若波, 华丹, 闻海波. 腹足纲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116-122. |
[12] |
屈会娟, 李明, 沈学善, 朱玲, 蒲志刚, 冯俊彦, 张聪. 食用型甘薯‘川M1422’综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 1-6. |
[13] |
李平芳, 王红梅, 张艳丽, 王海涛, 王建峰, 郭晓云, 丁伟利, 杨育峰. 不同密度、氮磷钾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3): 41-49. |
[14] |
雷剑, 张萌, 张静珍, 王连军, 柴沙沙, 靳晓杰, 程贤亮, 杨园园, 杨新笋. 甘薯小象甲对不同甘薯品种的趋性反应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20-24. |
[15] |
谢一芝, 贾赵东, 边小峰, 马佩勇, 禹阳, 郭小丁.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3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