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报道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农民致富以及有关乡村振兴政策、技术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为内容组成本专题,以便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按Email Alert订阅。目前我们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目录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
    朱长青, 王岳, 林良夫, 孙崇德
    农学学报    2024, 14 (3): 110-11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30  
    摘要 + 45 )   HTML 3 )    PDF ( 998KB )( 13 )   

    探讨了大食物观对农业科学创新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农业科学创新的思路和策略。论文认为,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方向,希望农业科学创新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丰富食物品种,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论文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农业科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数据少、农业生产与科技脱节、农业人才层次不均衡、农业物流体系革新慢、学科间科研水平不一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加强基因与表型研究、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等对策。进而根据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的需要,提出了鼓励农业种质原始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发展等农业科学创新的具体举措。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做出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以新疆鄯善县为例
    卡德叶古丽·买尔丹, 海力且木·斯依提
    农学学报    2024, 14 (3): 81-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3  
    摘要 + 34 )   HTML 1 )    PDF ( 1511KB )( 7 )   

    以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的形式,对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与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新疆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最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项整治任务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评价值为2.9186,其中村庄规划管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7,厕所革命与粪污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3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评价值为2.8816,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评价值为3.1291,村容村貌整治的效果评价值为3.1480,建设和管护机制的效果评价值为2.610。根据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分析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鄯善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提出了应提高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因地制宜进行厕所改造与粪污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等4个方面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李佳颖, 王艳伟, 郑善枫, 李昕, 黄宜
    农学学报    2024, 14 (2): 83-93.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45  
    摘要 + 126 )   HTML 5 )    PDF ( 3017KB )( 73 )   

    为了解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并绘制出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的发文数量比国内多,研究理论更为丰富;国外的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比国内紧密,说明跨学科交流更多;国内外的主要发文机构都集中在高校;美国、中国是主要的发文国家。(2)在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中,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其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新农村”、“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等方面展开;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居环境对村民的影响,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心理健康”、“体力活动”、“传染性疾病”等方面。未来应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拓展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重庆荣昌区的实证
    信桂新, 邓华
    农学学报    2024, 14 (2): 94-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75  
    摘要 + 62 )   HTML 1 )    PDF ( 1650KB )( 26 )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山地丘陵区的土地流转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农户家庭禀赋的内生视角,探讨了土地流转与农户家庭特征的关系,并利用调查获取的重庆市荣昌区333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了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的变量指标体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户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禀赋特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排序为农户性别>种植业收入比重>农户年龄>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程度,说明男性在家庭决策中仍然发挥着主导,而户主年龄、家庭种植业收入比重、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承包耕地破碎程度与土地流转决策意愿均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向作用关系。因此,构建稳定长期的土地流转关系,在政策设计上应注意弥补农户家庭禀赋上的短板,并通过收益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其经济状况或发展能力改善。

    “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下如何从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思考农业发展
    郑肖兰, 鲁海菊, 崔昌华, 郑服丛, 谭施北, 习金根, 易克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36): 154-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06  
    摘要 + 77 )   HTML 4 )    PDF ( 1312KB )( 29 )   

    当前面临着两大世界级问题“土壤退化”和“双碳目标”,而这两大问题均有一个共通点——碳!那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有哪些呢?人类能否通过农作物及农事操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关联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从上述2个问题出发,从碳元素生态系统循环切入思考。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结果发现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代表性成果如下:(1)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质和矿物质。(2)完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增加植物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利用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 即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可以从土壤到植物。(3)富含碳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腐植质、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有机碳肥等。依据植物吸收碳元素途径中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小分子有机碳,农民可以通过农事操作增加耕地土壤中有机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莫广刚, 牛静, 赵烈, 吴莹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84-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223  
    摘要 + 70 )   HTML 0 )    PDF ( 1062KB )( 106 )   

    农业经理人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信息化而诞生且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支生力军。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农业经理人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能,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回顾农业经理人产生的背景,阐述加强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农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中的典型作法。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培训内容、开展水平评价、搭建交流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促进合理流动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多角度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经理人队伍持续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和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探索——基于水平、驱动力与模式的研究
    王德斌, 吴文婕, 刘珊珊, 陈俏
    农学学报    2023, 13 (12): 91-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82  
    摘要 + 71 )   HTML 0 )    PDF ( 1657KB )( 70 )   

    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发展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繁荣。研究基于新疆和田地区2016—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熵值法、熵权TOPSIS综合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测算研究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熵权TOPSIS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产业融合行为、产业融合效果已初见成效。(2)市场需求因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技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关联产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较为密切。(3)和田地区各县市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与距离和田市市区距离呈一定正相关,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综上,研究提出“一产为基础,二产连两头”、“一产连三产,发挥多功能”、“二产中间连,一三齐发展”等产业融合模式,为和田地区实现脱贫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共生关系的民宿运营振兴乡村路径研究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    2023, 13 (11):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60  
    摘要 + 128 )   HTML 4 )    PDF ( 1625KB )( 93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再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范文洋, 刘玉
    农学学报    2023, 13 (10): 95-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3-0098  
    摘要 + 105 )   HTML 2 )    PDF ( 1637KB )( 63 )   

    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集体建设用地的类型与特征、减量地块识别、减量地块再利用方向优选和再利用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用地减量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亟待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分类体系尚待形成共识,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地块识别模型与再利用路径正在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减量的政策机制有了初步框架并在推广应用。总体上看,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技术进步和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理念的深化发展将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深化研究,包括探析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特征与规律、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减量的时空配置模型、推进减量地块高效再利用路径与措施的创新研究。

    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蔡勋, 梁俊芬, 冯珊珊, 周灿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145-15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691  
    摘要 + 74 )   HTML 1 )    PDF ( 1552KB )( 24 )   

    为科学评价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在厘清都市现代农业内涵基础上,构建包含科技创新支撑、生产供给保障、社会生活保障以及生态涵养修复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都市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测度佛山市及各区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从2015年的19.88增长到2020年的80.13,科技创新支撑、生产供给保障、社会生活保障以及生态涵养修复等4个方面增长趋势明显。从各区发展情况看,顺德区和高明区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禅城区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居各区末位。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功能发展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区都市现代农业功能特色鲜明,应采取“一区一策”都市农业发展策略,因地制宜推动各区都市现代农业差异化发展。

    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和支持政策
    杨丹, 朱纯子, 刘自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23): 153-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091  
    摘要 + 148 )   HTML 1 )    PDF ( 1757KB )( 28 )   

    特色农业是建立在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优势农业、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厘清了特色农业的内涵, 指出其区域独特性、技术先进性、产业集聚性、市场风险性等基本属性, 并梳理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当前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特色农业逐渐做精做大做强,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仍受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特点不明显、投资渠道较少、产业链较短等因素制约。因此, 通过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吸引鼓励精英人才下乡、发挥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等路径;并从健全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健全风险规避机制等方面设计支持政策, 有助于正确把握和推动各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高效实现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浅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中的应用
    杨玲
    农学学报    2023, 13 (6): 97-10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52  
    摘要 + 172 )   HTML 13 )    PDF ( 1025KB )( 155 )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特点,阐述了数字农业技术可在以下几方面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过程管控、监管效能提升和产销顺畅对接等。结合数字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从统筹主体登录、突出推进重点、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分类指导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成就、问题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7): 131-13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1041  
    摘要 + 126 )   HTML 5 )    PDF ( 1111KB )( 43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黄河流域、研究黄河流域、保护黄河流域、发展黄河流域”的热潮。黄河流域(包括9省、自治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担负着维护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益提高、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当前,黄河流域粮食生产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和自然灾害严重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深入实地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规律,认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扩大面积,增加复种;(2)提高单产,优化品质;(3)节约资源,改善生态;(4)夯实基础,防灾减灾;(5)产业融合,高质高效;(6)发展科技,培养人才。

    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然地理特征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研究
    王森熊, 栗海红, 商文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7): 156-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91  
    摘要 + 101 )   HTML 2 )    PDF ( 2377KB )( 32 )   

    基于三江源生态功能区21个县级行政区2012—2019年农牧民收入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地形-气温优劣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区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67.92元上升至10417.56元,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局部区域存在空间聚集现象。(2)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城乡资源配置及政府经济政策全面作用于农牧民收入。(3)空间杜宾模型表明某一区域农牧民收入增长会对相邻区域产生带动作用,地形-气温优劣度越差,区域间农牧民收入水平越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相邻区域农牧民收入,产业结构改善有利于增加本地区农牧民收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对农牧民收入增长作用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能同时促进区域间农牧民收入增长。

    蔬菜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孙想, 吴华瑞, 朱华吉, 顾静秋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37-14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53  
    摘要 + 97 )   HTML 0 )    PDF ( 1849KB )( 30 )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化管理技术在蔬菜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出蔬菜生产智能化技术的总体架构,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蔬菜数据来源和获取手段,总结蔬菜病害诊断、环境与水肥调控、栽培管理决策、生产作业管理、智能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指出蔬菜生产智能化管理技术在研究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蔬菜生产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建议。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提高蔬菜产业综合生产力和效益是最终目的,应深度挖掘现实需求,整合蔬菜全产业链数据,推进智能信息技术与蔬菜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撑国内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文献计量的秸秆还田研究态势分析
    马彪, 杨莹博, 年丽丽, 张晓宁, 刘学录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45-1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387  
    摘要 + 115 )   HTML 3 )    PDF ( 2622KB )( 39 )   

    秸秆还田是一种更有效的秸秆处理措施,引起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Web of Science(891篇)和CNKI(3213篇)核心数据库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工程学报》和《印度农业科学杂志》分别是国内外载文量最多的期刊,而农业基础科学和农艺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类别。(2)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有中国(593篇)、印度(130篇)、美国(103篇),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而中国科学院在国际上影响力深远,以鲁剑巍、Ping H E等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3)关键词经历了机械化农业—土壤肥力—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技术4个研究阶段。(4)关键词密度共现分析表明,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与作物产量、长期施肥与秸秆联合效益及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理化性质3个方面,未来可能聚焦于因地制宜的秸秆还田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平遥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李雪, 贾宁凤, 乔陆印, 张玉怀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 (16): 156-16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15  
    摘要 + 107 )   HTML 2 )    PDF ( 2664KB )( 23 )   

    为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效推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作,以山西省平遥县为研究区,浅析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引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建立村级尺度的自然-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研究表明:(1)平遥县农村居民点受自然区位条件影响,整体上呈现“北中密、东南疏”的集群分布格局。(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度较好,以高度适宜和较适宜为主,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靠近中心城区适宜度较好”的分布特征。(3)按照自然因素—综合评价—发展潜力—资源优势逻辑思路逐级将居民点归为城郊融合、集聚扩展、引导控制和搬迁合并4类,并针对性指出发展导向。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平潭青观顶村为例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    2023, 13 (3): 107-112.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214  
    摘要 + 233 )   HTML 5 )    PDF ( 1092KB )( 232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吴骏泽, 郭静如
    农学学报    2023, 13 (3): 113-11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2-0171  
    摘要 + 185 )   HTML 7 )    PDF ( 1190KB )( 142 )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举措,通过采用案例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神农英才”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职称评审等主要举措与实现路径,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突出亮点、明确抓手、敢于创新、一抓到底,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云南水果产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初探
    董莉, 王立东, 赵晓晨, 赵俊, 赵家进, 李永平
    农学学报    2023, 13 (3): 102-106.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cjas2021-0199  
    摘要 + 215 )   HTML 13 )    PDF ( 1210KB )( 242 )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分析水果产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有利于推动区域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是高原特色水果主要产区,通过分析云南省水果产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链条提升果品生产绿色化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意识,大力引进扶持品牌创建主体,拓展电商业态,加强品牌宣传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提升云南省果业整体竞争水平,也将为相似省份水果产业品牌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