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坤生,王卫红,陆大鑫,等.浙江夏秋干旱气候指标及其分布特征[J].浙江气象科技,1995,16(4):7-10. [2] 娄伟平,吴旭江.高温干旱对新昌高山茭白的影响及对策[J].浙江气象,2004,25(3):24-26. [3] 张卫星,赵致,廖景容,等.作物抗旱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341-346,348. [4] 梁志刚,高秀萍,宋志辉.旱地小麦喷施绿色抗旱剂技术及节水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497-499. [5] 齐秀东,孙海军,郭守华.SOD-POD活性在小麦抗旱生理研究中的指向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237-239,321. [6] 王广河,胡志晋,陈万奎.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16(S1):1-9. [7] 李泽椿,周毓荃,李庆祥,等.人工增雨是缓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一个补充途径[J].新疆气象,2006,51(4):5-10,15. [8] 王建勋,庞新安,刘彬.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82-385. [9] 付凌,彭世彰,李道西.作物调亏灌溉效应影响因素之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90-393. [10] 徐东瑞,孙丽敏,胡景辉.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北坝上农业水土资源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69-73. [11] 钟沛林,周佳松,张弘,等.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405-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