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ckersgill B. Genetic resources and breeding of Capsicum spp[J]. Euphytica, 1997, 96: 129-133. [2] 陈学军,陈劲枫,耿红,等.辣椒属 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 园艺学报, 2006, 33(4): 751-756. [3] 王述彬,袁希汉,邹学校,等.中国辣椒优异种质资源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 2001, 17(4): 244-247. [4] 吴跃勇, 崔德祥. 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J]. 种子, 2007, 26(10): 58-59. [5] 方荣,陈学军,缪南生,等. 辣椒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17(4): 36-39. [6] 李玉华, 闫立英.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 18(1): 10-12. [7] 王兰兰, 徐真. 辣椒主要早熟性状间相关及遗传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 1995, (6): 16-17. [8] 王得元,王鸣,巩振辉,等.辣椒早熟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2(2): 73-76. [9] 何晓明,王鸣. 辣椒若干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6(4): 90-95. [10] 马惠馨,王淑贤.辣椒杂种F2数量性状遗传相关与遗传进度的研究初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8, 19(1): 15-20. [11] 刘建华,卢鉴植,巩振辉,等.辣(甜)椒主要品质性状与抗病性相关分析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 1991, (3): 45-46. [12] 袁华铃,刘才宇.安徽优良辣椒种质主要性状变异度及相关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1999, 24(3): 237-238. [13] 陈学军,程志芳,陈劲枫,等.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 RAPD和 ISSR及其表型数据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7, 27(4): 0662-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