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姜怀志,郭丹,陈洋,等.中国绒山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100-103. [2] 阎奋民,高雅琴,张国伟.西部养羊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0(9):8-9.
 [3] 孙力.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J].中国牧业通讯,2005(1):74-75.
 [4] 闰昱,屈雷.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8,18(2):11-15.
 [5] 马宁,甄玉国.山羊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80-83.
 [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90- 390.
 [7] 闫昱.陕北白绒山羊培育[A].见:2005中国羊业进展——第二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5.
 [8] 刘启发,韩方森.柴达木绒山羊生长发育规律的观测[J].辽宁畜牧兽医, 2001(4):9-10
 [9] 巩天亮,张艳娥;榆林市白绒山羊改良的调查报告[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56-58.
 [10] 宗泽君,尚庆华,白音,等.舍饲绒山羊生产性能测定[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6-7):90-91.
 [11] 邹琦,王丽萍,王永林.黄羊胃肠组织形态学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4):57-59.
 [12] 宗泽军,尚庆华,白音,等.舍饲绒山羊生产性能的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2004(1):26-28.
 [13] 张培业,王睦生,雷春林,等.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生长发育的研究[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5(4):20-22.
 [14] 娄玉杰,迟俊杰.放牧和舍饲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25(8)100-102.
 [15] 商树歧,宋先忱.辽宁绒山羊生长发育研究[J].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5(4):16-18.
 [16] 贾志海,安民,Sahlu T,等.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不同品种山羊氮平衡和生产性能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1(3):99-104.
 [17] 檀磊.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及其不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