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耀湘.系的生理功能及富硒水果的开发利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381-384.
[2] 江湖.富硒发芽糙米生产工艺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0,31(4):90- 94.
[3] 杨克敌.微量元素与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1-266.
[4] 利锋,梁奇峰.土壤硒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4,11(3):17-20.
[5] 武芸.富硒黑木耳营养成分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80):87-90.
[6] 赵勇钢.外源硒补给与水肥联合调控对红枣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科学院,2011:57-62.
[7] 王玉凤.硒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1 (18):52-54.
[8] 杜振宇,史衍玺,王清华.施硒对茄子吸收转化硒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98-301.
[9] 徐鹤林,李景富.中国番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5.
[10] 李景富.中国番茄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
[11] 张亮,张坤生,吕晓玲,等.番茄红素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5(1):75-78.
[12] 张秀玲,张敏,唐国宪.不同催熟条件对果实成熟特性影响[J].北方园艺,2002(2):54-56.
[13] 陈劲憬,高丽红.番茄采收时期对其营养品质及贮藏品质的影响[A]//见:中国园艺学会.园艺学进展(第七辑)——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48- 453.
[14] 卢敏敏,洪坚平.不同浓度的硒对水培韭菜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29(4):448-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