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波,陈曦.江西省种稻大户不同类型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3-70.
[2] 马占臣.我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探析[J].吉林农业, 2014(2):16.
[3] 崔宁波,李海.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大豆农户生产技术需求调查分析木[J].大豆通报,2010(1):13-17.
[4] 李艳华,奉公.我国农业技术需求与采用现状:基于农户调研的分析[J].农业经济,2010(11):83.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J].中国乡镇企业,2013(2):6-121.
[6] 陈明星.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效应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 2013(8):32-36.
[7] 徐世艳,李仕宝.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4):44-49.
[8] 马丽,余志刚,贾利.农民参与城镇化发展的意愿分析——基于哈尔滨市 5 县(市)的调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73-76.
[9] 杨静.苏北农村农业技术需求和应用特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2):285-287.
[10] 罗峦,刘宏,魏艳淑.种稻农户品种更新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省的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87-192.
[11] 董鸿鹏,吕杰.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12(11):105-106.
[12] 汪红梅,余振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需求的有效途径——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88-90.
[13] 张艳,石顺科.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活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193-197.
[14] 余志刚,郭翔宇.基于农户视角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政策需求分析——来自哈尔滨市六区六县农户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 (7):34-41.
[15] 陈诗波,王亚静.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实践分析——来自湖北省的微观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9(4):64-73.
[16]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 胡金华,应瑞瑶.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类别影响机制及多元Logistic验证[J].验证求索,2010(10):64-66.
[18] 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9]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0] 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10(2):7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