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 齐学斌,樊向阳,王景雷,等.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调控模式[J].水利学报,2004(10):119-124.
[3] 杭军.灌区井渠结合技术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9):53.
[4] 周维博,曾发琛.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及适宜渠井用水比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1):6-9.
[5] 代锋刚,蔡焕杰,刘晓明,等.利用地下水模型模拟分析灌区适宜井渠灌水比例[J].农业工程学报,2012,8(28):45-51.
[6] 贺屹,祝田多娃.基于随机-确定模型的渠井结合灌区用水优化配置[J].干旱区研究,2011,28(3):421-426.
[7] 赵耕毛,刘兆普,陈铭达,等.海水灌溉滨海盐泽土的水盐运动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76-680.
[8] 路振广,邱新强,杨静敬,等.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分析[J].节水灌溉,2012(12):46-50.
[9] 齐学斌,樊向阳,李平,等.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多水源联网优化调度模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2):17-20.
[10] 常国兴.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调控技术及田间节水工程模式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5):65-66.
[11] 李彦彬,徐建新,黄强.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06):884-889.
[12] 周在美.人民胜利渠灌区在井渠结合灌溉方面的探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6):39-42.
[13] 黄牧涛,王乘,张勇传.灌区库群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95.
[14] 王瑞.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7):46-47.
[15] 周维博,李佩成.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的有效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0,35(5-6):473-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