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东风,王果,陈超.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农业资源与环境,2006(11):39-45.
[2] 席运官,王海,徐欣,等.太湖流域稻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792-798.
[3] 黄云凤,张洛平,洪华生,等.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735-739.
[4] 曹志洪.施肥与水体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2)[J].土壤,2003,35(5):353-363.
[5] 席运官,田伟,李妍,等.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氮、磷径流排放规律及流失系数[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3):534-540.
[6] 安徽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7] 周志强,王飞.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2005(22):22-25.
[8] 谢贤群,王立军.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水环境要素观测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219-282.
[9] 王桂苓,马友华,孙兴旺,等.巢湖流域麦稻轮作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2):6-11.
[10] 鲁耀,胡万里,雷宝坤,等.云南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定位监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8):1544-1553.
[11] 黄宗楚,郑祥民,姚春霞.上海旱地农田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6-10.
[12] 曾志雄,黄志霖,肖文发,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2,33(10):3390-3396.
[13] 曾远,张永春,范学平,等.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7,23(1):25-27.
[14] 汪丽婷,马友华,储茵,等.巢湖流域不同施肥措施下稻田氮磷流失特征与产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5):40-43.
[15] 董守坤,龚振平,祖伟.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65-70.
[16] 邸伟,金喜军,马春梅,等.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与产量影响的研究[J].核农学报,2010,24(3):613-617.
[17] 付长峰,孙超,董彦明.养分调控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33-35.
[18] 魏建军,张力,杨相坤,等.超高产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及模式的研究[J].大豆科学,2010,29(3):413-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