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2(3):4-8. [2]	许世卫.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及风险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5):12-16.
 [3]	张利国.我国区域粮食安全演变:1949—2008[J].经济地理,2011,31(5):832-838.
 [4]	王雅鹏,王薇薇,吴娟.我国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辨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6-10.
 [5]	宋小青,欧阳竹.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2,67(6):793-803.
 [6]	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15-24.
 [7]	张利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0-26.
 [8]	王国敏,谢鑫.我国西部粮食生产的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基于四川省三个粮食生产县的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
 [9]	刘学文,钟秋波.四川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分析[J].农村经济,2010(12):63-66.
 [10]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1]	曾福生,匡远配.粮食大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6):14-19.
 [12]	朱红波,张安录.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04-108.
 [13]	蔡运龙,汪涌,李玉平.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11-18.
 [14]	李玉平,蔡运龙.浙江省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及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66-470.
 [15]	童彦,潘玉君,施玉.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云南粮食产能安全动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100-103.
 [16]	李治国,张竟竟,郭志富.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2):141-145.
 [17]	曹蕾,陈志强.福建耕地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68-3669.
 [18]	何毅峰,谢永生,王继军,等.吴起县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83-588.
 [19]	赵永敢,李玉义,逄焕成,等.四川省粮食单产时空变化及其动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70-374.
 [20]	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J].地理学报,2002,57(2):127-134.
 [21]	何格,欧名豪.城市化与四川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5):349-352.
 [22]	高雪松,邓良基,凌静,等.基于系统平衡的四川省耕地面积预测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4):436-446.
 [23]	李启宇,张文秀.四川省粮食安全的消费需求与最少耕地保有量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46-558.
 [24]	唐华俊,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25]	陈百明,周小萍.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5,25(2):145-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