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月秋,唐文华.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一)水稻稻瘟病菌多样性及其变异机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01:60-64. 
[2]	何月秋,唐文华.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二)水稻稻瘟病菌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02:154-159. 
[3]	陈彦,赵彤华,王兴亚,等.52.5%丙环唑·三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药效评价[J].辽宁农业科学,2012(1):69-71. 
[4]	王小军,王丽锋. 水稻穗颈瘟发病特征、原因及其对策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2:90,120. 
[5]	雷元宽,张美玲,雷丽仙,等. 杂交稻穗颈瘟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08:93-94. 
[6]	陈万能,谢俊峰,金海燕,等.水稻单产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102-104. 
[7]	杨坚,陈恺林,李超,刘洋,周学其,张玉烛. 减氮增苗对抛秧晚稻稻曲病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3:284-290. 
[8]	Cassman K G, Dobermann A, Walters D T,等.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的利用效率与氮的管理[J]. 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2,02:132-140,199. 
[9]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0425-0430. 
[10]	蒋彭炎,姚长溪,任正龙,等.论早稻稀少平高产栽培法[J].浙江农业 大学学报:农业和生命科学版,1983,9(2):127-129. 
[11]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02:274-281. 
[12]	林玉棋. Ⅱ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探讨[J].杂交水稻,2008,03:42-45. 
[13]	马国辉,龙继锐,许文燕,等.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J].杂交水稻,2010,S1:338-345. 
[14]	曾宪军,蔡桂青,田昌,等.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18:20-24. 
[15]	雷恩,黄晓惠,马太芳,等.氮素对哈尼梯田水稻冠层温、光生态因子及稻瘟病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09:44-50. 
[16]	黄龙武,韩克亮.氮磷钾配比及栽插密度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关系[J].植物医生,2010,04:40-41. 
[17]	杨秀娟,甘林,阮宏椿,等.氮肥对水稻苗POD、SOD活性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8-12. 
[18]	宋成艳,王桂玲,刘乃生,等.不同施氮方式对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发生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4,04:19-22. 
[19]	刘健,张海艳,钱永德,等.氮肥和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种病害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4,08:2-3. 
[20]	曾凡华.2014年水稻穗颈稻瘟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原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02:134. 
[21]	黄振兴.穗颈稻瘟病大发生的调查[J].上海农业科技,1981,04:37-38. 
[22]	孙雪梅,易红娟,刘嘉德,等.2014年通州区水稻穗颈瘟大流行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5,05:43-45,58. 
[23]	黄凌洪,刘剑青,兰波,等.始穗期降雨对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瘟发生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09:78-80. 
[24]	张夕林,易红娟. 2014年沿江地区水稻穗颈瘟暴发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药,2014,12:74-80. 
[25]	黄惠川,Jean-Benoit Morel,何霞红,等. 氮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敏感性的机理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