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 等.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25(12):211-217. | 
																													
																							| [2]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 
																													
																							| [3] | 朱岱力, 任东, 罗永新 . 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与收获机械发展关系的思考[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1(2):28-30. | 
																													
																							| [4] | 魏赛金, 曾研华, 倪国荣 , 等. 江西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现状[C]. 江西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2013. | 
																													
																							| [5] | 刘起丽, 段长勇, 张嫣紫 , 等.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6):25-27. | 
																													
																							| [6] | 崔新卫, 张杨珠, 吴金水 ,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4,45(6):1527-1532. | 
																													
																							| [7] | Zhao S, Li K, Zhou W , et al.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enzyme activities an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under long-term straw return in north-central Chin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6,216:82-88. | 
																													
																							| [8] | 刘晓霞, 陶云彬, 倪治华 , 等. 秸秆还田对豆-稻-菜循环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9):24-28. | 
																													
																							| [9] | 刘文国, 赵强, 杨艳美 . 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4(27):111-117. | 
																													
																							| [10] | 薛斌, 殷志遥, 肖琼 , 等. 稻-油轮作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7):134-141. | 
																													
																							| [11] | 董亮, 田慎重, 王学君 , 等.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33(11):77-80. | 
																													
																							| [12] | 张丹, 付斌, 胡万里 , 等. 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33(9):133-140. | 
																													
																							| [13] | 张维乐, 戴志刚, 任涛 , 等. 不同水旱轮作体系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49(7):1254-126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7.004    
																																					URL
 | 
																													
																							| [14] | 吕艳杰, 于海燕, 姚凡云 , 等.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24(11):1456-1463. | 
																													
																							| [15] | 隋鹏祥, 张心昱, 温学发 , 等.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棕壤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6,35(8):2038-2045. | 
																													
																							| [16] | 马宗国, 卢绪奎, 万丽 , 等.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3(5):37-38. | 
																													
																							| [17] | 韩新忠, 朱利群, 杨敏芳 , 等.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11):2192-2199. | 
																													
																							| [18] | 叶文培, 谢小立, 王凯荣 , 等.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22(1):65-70. | 
																													
																							| [19] | 辛励, 刘锦涛, 刘树堂 , 等.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31(6):164-170. doi: 10.7668/hbnxb.2016.06.026    
																																					URL
 | 
																													
																							| [20] | 王秋菊, 常本超, 张劲松 , 等.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4):2748-2757.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4.011    
																																					URL
 | 
																													
																							| [21] | 刘世平, 聂新涛, 张洪程 , 等.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22(7):48-51. | 
																													
																							| [22] | 朱利群, 张大伟, 卞新民 .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1,42(1):8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