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S]. 2015:221 [2] 李荣乔,贾东升,谢晓亮,等.金银花复合饮品的制备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37(11):104-108 [3] Neer aj Kumar, Bikram Singh, Pam ita Bhandari, et al. Biflavo no ids from Lonicera japonica [J] . Phytochemistry, 2005, 66:2740- 2744. [4] 方继辉,朱新州,吴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绿原酸的含量[J]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3(1):25-27 [5] 邢俊波,李萍,张重义. 等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油GC-MS的比较分析[J] 中草药 2002,33(9):784-785 [6] 向增旭,高山林,郭巧生 不同产地金银花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含量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23):2554-2556 [7] 毕跃峰,田野,裴姗姗,等. 金银花化学成分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39(2) :184-186 [8] 胡秋芬,杨光宇,黄章杰,等.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的多酚类物质[J] 分析化学 2005,33(1): 69-72 [9] 刘敏彦,高淑丽,刘丽华,等. HPLC 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和山银花中6 种有机酸成分[J] 中药材,2013,36(12):196-198 [10] 彭素琴,刘郁林 不同品种金银花不同花期绿原酸含量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14):7296,7298 [11] 解世全,王帅,孟宪生,等.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5): 80-83 [12] 王柯,王艳艳,赵东保,等. HPLC法测定金银花不同部位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1(1) : 39-43 [13] 霍文杰,李卫民,高英. 干燥方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5):737-741 [14] 彭素琴,刘郁林 不同品种金银花不同花期绿原酸含量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14) :7296,7298 [15] Chengzhi DU,Xu FENG,Hui WANG,et,al.Analysis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from Different Origins by GC-MS[J]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5, 16(5): 1081-1083, 1087 [16] 李丽,田义杰,毛崇武 RP-HPLC测定金银花3种成分的含量[J] 中成药 2008,30(1):134-135 [17] 武雪芬,白雁 金银花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研究[J] 中成药 2001,23(6):448-449 [18] 白雁,李珊,王星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5): 66-69 [19] 施 法,侯 峰 金银花中3种成分含量的超高速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11): 3014-3015 [20] 王丽婷,王丽娟 金银花叶中木犀草素的分离与鉴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11) :2947-2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