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建仓.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 [2] | 李里特.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于传统主食现代化[J]. 粮食加工, 2006, 4:5-8. | 
																													
																							| [3] | 姚素梅, 康跃虎, 刘海军.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比较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6):51-56. | 
																													
																							| [4] | 王振林, 贺明荣, 傅金民, 等. 源库调节对灌溉与旱地小麦开花后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1999, 25(2):162-168. | 
																													
																							| [5] | 刘娟, 熊淑萍, 杨阳, 等. 基于归一化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预测模型[J]. 生态学报, 2012, 32(17):5512-5520. | 
																													
																							| [6] | 卢杰, 董连生, 常成, 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1):81-87. | 
																													
																							| [7] | 陈猛, 梁雪齐, 李玲, 等. 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2):238-244. | 
																													
																							| [8] | 刘万代, 陈现勇, 尹钧, 等.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3):464-469. | 
																													
																							| [9] | 马云国, 尚连增, 张莉, 等. 小麦新品种鑫麦296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 2015, 1(39):68-69. | 
																													
																							| [10] | 吕广德, 殷复伟, 孙盈盈, 等. 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3):142-148. | 
																													
																							| [11] | 于振文. 小麦产量与品质生理及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 
																													
																							| [12] | 余松烈, 于振文, 董庆裕, 等. 小麦亩产789.9 kg高产栽培技术思路[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4):11-12. | 
																													
																							| [13] | 张定一, 张永清, 闫翠萍, 等. 基因型、播期和密度对不同成穗型小麦籽粒产量和灌浆特性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1):28-34. | 
																													
																							| [14] | 周继泽, 欧行奇, 王永霞, 等. 河南省五大主导小麦品种适宜播量研究[J]. 农学学报, 2019, 9(2):1-6. | 
																													
																							| [15] | 周冬冬, 李必忠, 张军, 等. 播量对淮北地区旱茬小麦产量及群体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20):88-92. | 
																													
																							| [16] |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等.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J]. 作物杂志, 2019, 6:20-26. | 
																													
																							| [17] | CHEN S Y, ZHANG X Y, SUN H Y, et al.  Effects of winter wheat row spacing on evapotranpsiration,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1126-1132. doi: 10.1016/j.agwat.2009.09.005    
																																					URL
 | 
																													
																							| [18] | 王欣, 王才.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6):182-188. | 
																													
																							| [19] | 屈会娟, 李金才, 沈学善, 等.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9, 35(1):124-131. | 
																													
																							| [20] | 李娜, 张保军, 张正茂, 等. 不同施氮量和播量对‘普冰151’干物质积累特征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26(5):693-701. | 
																													
																							| [21] | 祁皓天.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 [22] | 王鑫炜, 任爱霞, 孙敏, 等. 播量对宽幅条播冬小麦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10):1272-1280. | 
																													
																							| [23] | 郑成岩, 于振文, 马兴华, 等.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J]. 作物学报, 2008, 34(8):1450-1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