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新甫, 孔劲松, 罗安娜, 等. 近20年全国烤烟产区种植规模消长变化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21, 42(4):92-101.
|
[2] |
闫慧峰, 石屹, 李乃会, 等. 烟草钾素营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 15(1):123-129.
|
[3] |
李媛媛, 汪代斌, 王高峰, 等. 钾肥配施对烤烟钾积累、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22(8):30-35.
|
[4] |
冀宏杰, 张怀志, 张维理, 等. 我国农田土壤钾平衡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6):920-930.
|
[5] |
吴振强. 南方主要土壤钾素现状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 2013, 38(4):62-64.
|
[6] |
WANG Y S, CHRISTIAN J, LIU F L. Nutritional responses to soil drying and rewetting cycles under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irrigation[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7,179:254-259.
|
[7] |
孙磊, 徐姗姗, 韩利萍, 等. 水分管理方式对寒地稻田土壤钾的影[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6(3):15-20.
|
[8] |
丛日环, 李小坤, 鲁剑巍, 等. 不同水分状况对红壤和黄褐土速效钾含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5):1072-1077.
|
[9] |
朱咏莉, 刘军, 王益权, 等. 干湿交替过程对黄土高原几种主要土壤钾有效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2, 33(6):435-437.
|
[10] |
耿玉辉, 吴景贵. 干湿交替作用对黑土养分淋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3):26-29.
|
[11] |
HAN H, CHEN T, LIU C, et al. Effects of acid modified biochar on potassium uptake, leaching and balance in an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paddy ecosystem[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900:166344.
|
[12]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
[13] |
霍娜, 王宏庭. 水分对土壤钾素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42(12):1330-1334.
|
[14] |
彭千涛, 范钦桢. 水分和温度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初步研究[J]. 土壤学报, 1984, 21(4):387-394.
|
[15] |
О.П.Медведева, 蔡元定. 关于评价土壤供应可给态钾能力的问题[J]. 土壤学进展, 1989(6):17-24.
|
[16] |
徐姗姗. 水分管理方式及土壤酸化对寒地稻田土壤钾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
[17] |
李梦寻, 王冬梅, 任远, 等. 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土壤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8, 38(5):1542-1549.
|
[18] |
梁成华, 魏丽萍, 罗磊. 土壤固钾与释钾机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5):679-684.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02.05.0679
|
[19] |
黄绍文, 金继运. 我国北方一些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2(2):131-138.
|
[20] |
何毓容, 赵燮京, 田光龙, 等. 紫色土的矿物组成特点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 1987, 2(6):251-254.
|
[21] |
李叔南, 曾令军, 漆玉邦, 等. 西南红壤和黄壤粘粒的矿物特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0, 8(2):108-114.
|
[22] |
朱永官, 罗家贤. 我国南方某些土壤对钾素的固定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 1993, 25(2):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