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旭平,纪从亮.现代中国棉花育种与栽培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郭书巧,倪万潮,王庆南,等.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的创制及产业化前景[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43-947.
[3] 张小全,朱伟,吕有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J].种子, 2008,27(6):39-46.
[4] 邢朝柱,靖深蓉,邢以华.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回顾和展望[J].棉花学报,2007,19(5):337-345.
[5] 杨新明,王世才,陈全求,等.湖北省杂交棉育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65-3669.
[6] 周日明,王军,刘有兄.江苏省盐城市2011 年棉花生产情况分析[J].棉花科学,2012,34(1):3-6.
[7] 王为,潘宗瑾,王坤波.江苏近年育成棉花品种品质和抗病性现状[J].中国棉花,2009,36(8):39-40
[8] 蔡立旺,潘群斌,陈建平,等. 苏沿海棉区选择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探讨[J].江西棉花,2008,30(6):49-51.
[9] 陈建平,张萼,蔡立旺,等.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抗虫杂交棉的几点建议[J].江西棉花,2003,25(2):30-31.
[10] 蔡立旺,潘群斌,陈建平,等.江苏省棉花育种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2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297-2007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棉花[S].
[12] 金石桥,许乃银.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J].种子,2012,31(12):89-92.
[13] 许乃银,张国伟,李健,等.基于 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J].作物学报,2012,38(12):2229-223.
[14] 施爱民,涂松林,胡国祥,等.转基因抗虫棉 GK19生产试种示范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18-21.
[15] 江苏省棉花新品种试验总结汇编2006-2012[Z].
[16] 郝德荣,刘水东,何林池,等.抗虫杂交棉品种选育的多元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4(3): 1-4.
[17] 潘宗瑾,王为,潘群斌. 作物分子育种应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J].江西棉花,2010,2(5):10-12.
[18] 张天真,郭旺珍.棉花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