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2]官春云.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f11:83—85. [3]杨林.油菜种植方式的调查及建议[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8,3:18-21 [4]田丰,朱飞翔,周安兴.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99-101. [5]符明联,魏生广,贺斌,等.云南省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 1,26(2):l99—204. [6]邢君,刘磊.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英文)[A].第12届国际油菜会议论文集[C].中国:武汉,2007:117-120,191. [7]王建平,姚月明.油菜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研究I.不同轻型栽培方式的特点及可行性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1999(3):47-48. [8]黄华磊,石有明,谷名禹,等.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229-233 [9]符明联,和爱花,付丽春,等.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方式和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03):202-205 [10]梅少华,查向斌,段志红,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86-2388. [11]马霓,李云昌,胡琼,等.我国南方冬油菜机械化生产农艺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3):451—456 [12]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1,32(5):209—213. [13]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69—271. [14]苏伟,鲁剑巍.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17(2): 366-373. [15]薛亮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8, (6) :4-9 [16]刘雪基,李爱民,莫婷,等.稻茬油菜免耕摆栽覆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07-108. [17]黄卫平,葛家颖,狄田荣,等.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高产高效技术的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2,1: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