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rsoone G, Dive D. Toxicity tests on ciliates[J]. Ecotoxicol Environ Saf, 1978, 2(2):105-114. [2] 傅诚杰, 俞婷, 缪炜, 等. 四膜虫: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良模式生物[J]. 动物学杂志, 2005, 40(1):108-113. [3] 崔木子, 施心路, 刘桂杰, 等. 原生动物的水质监测及净化作用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 2008年1月, 29(1):90-94. [4] 徐振康. 原生动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自然杂志, 1987, 10(2):138-160. [5] 周围. 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动物群落的作用和意义[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8):72-75. [6] 徐忠东, 陈峰. 原生动物在环境污染监测与净化中应用的研究[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1(3):61-69. [7] 蒋昭凤, 齐庆临. 应用PFU法监测废水[J]. 江苏环境科技, 1994:9-11. [8] 沈韫芬, 顾曼如. 水质-微型生物群落检测-PFU法[J]. 科技开发动态, 1994(2):44-45. [9]沈韫芬, 龚循矩, 顾曼如. 用PFU原生动物群落进行生物监测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85, 9(4):299-308. [10] 范晓鹏, 沈韫芬. 环境因素对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7(6):554-557. [11]?冯伟松, 范小鹏, 沈韫芬, 等. 武夷山九曲溪水体营养水平与原生动物群落变化相互关系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6):580-583. [12]李钧, 徐小兰. 农灌污水监测的新方法—PFU法 [J]. 河南农业科学 , 1993:22-23. [13] 蔡琳娜.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 26(5):88-91. [14] 王北苏. 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与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 2010, 26(8):42-43. [15] Shen Y F, Zhang Z S. Modern biomonitoring techniques using freshwater protozoa[J]. 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 Beijing, 1990. [16] 宋雪英, 宋玉芳, 孙铁珩, 等. 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0):1979-1982. [17] 宋福. 原生动物与环境保护[J]. 生物学通报, 1990(8):6-7. [18] 王鑫, 王慧. 原生动物的科研价值及应用探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 29(1):79-82. [19]陈素芳, 徐润林. 土壤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学报, 2003, 42:187-194. [20]叶寒青, 杨祥良, 徐辉碧. 梨形四膜虫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学杂质, 2001, 18(5):31-33. [21] 刘强. 重金属元素对原生动物四膜虫(Tetrahymena)的毒性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2010. [22] 翟淑妙,白述昌,徐维玲. 利用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试验毒物毒性方法[J]. 环境与健康杂质, 1984, 1(2):28-29. [23] 金少格, 陆光华, 刘建超, 等. PCR技术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24(2):1-5. [24]缪炜. 原生动物四膜虫“小材”有“大用”[J]. 生 物 学 通 报, 2010, 45(12):1-4. [25] 闫岩. 制药废水中的重要污染物对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毒性实验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26] 胡好远, 郝家胜, 靳璐. Cd++对草履虫种群的毒性作用[J]. 生物学杂志, 2006, 23(1):19-21. [27] ?许恒龙, 徐梅. 尾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在水质监侧中应用研究[J].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5(3):39-40. [28] 焦迪. 草履虫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 28(3):64-67. [29] 李玉英, 余晓丽, 施建伟. 生态监测及其发展趋势[J]. 水利渔业, 2005, 25(4):62-64.
|